“劝人学医,天打雷劈”难道不是现在医生的一种自嘲吗
一:不是所有的本科生都具备考研升博的条件。在其他行业的门槛放在二本三本的时候,医学毕业的门槛是硕士博士;止步在硕博道路上的人,就一定不会成为一个好医生?止步本科又没有社会资源的人,因为边缘行业的低迷而被迫改行。二:高学历、高工作量、低收入在主治挂牌之前(约30岁)的医生,平均薪资等同多数行业大专水准;工作时长远超同阶段其他职业。最为致命的是开设门诊的门槛也是执业医师满6年。三:医患关系的紧张(排除庸医和无理取闹的患方)患方一知半解的医学知识,医生又没有多余时间耐心排除所有本次病患可能性,医疗行业存在的药提诟病被深挖。入行门槛高,边缘行业低迷,没有高学历无法进入医疗机构。前八年的工作堪比抗战,八年的经济低迷期+高强度工作期,能坚持下来的也只剩下有信仰的人啦。这个信仰有没有变质?变质到什么程度?很难说!
■网友的回复
不得不说,我大学时期多数的痛苦都和“选择学医”能挂上钩。
“医学”本身和“做医生”是不一样的,学医的路途漫长,临床工作的风险与报酬常常也不能匹配,其现实情况往往和那些当初拥有一片赤诚,决定投身医学事业的孩子的预期,是相去甚远的,众多的打击之下,就算有同志气馁,也不是没有道理。
但是我也不能否认,当我目睹那些无所事事的同龄人因为自己的职业稳定而逐渐丧失进取之心,闲话家常变为了每天的日常。而我反观自己,未来还有很多有趣和精彩在等着我去探索,我会有发自内心深处的充实与满足。这些喜乐也正是因为我当初选择了学医的决定赋予我的,当然,我不排除这也与我个人的性格有关吧。
不过话说回来,“劝人学医,天打雷劈。”我还是比较赞同的,不过不是自嘲,而是一句奉劝。毕竟我们医学的老前辈也奉劝过大家:
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
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
你怎么知道自己所劝之人未来是一位德才兼备的济世良医,还是只是一个混吃等死的平凡庸医呢?
■网友的回复
我感觉的确如此,他们每天忙的不行,偶尔发上几句牢骚,该上课一点都不会马虎,笔记记得真的很厚,考试也很难
■网友的回复
孩子她爹说了好几次想让孩子以后学医,继承她娘的衣钵,对此,为妻的只有一句话“你若敢让孩子学医,我就敢给孩子找个后爹!”
■网友的回复
劝人从警,五雷轰顶怎么不说?
■网友的回复
【“劝人学医,天打雷劈”难道不是现在医生的一种自嘲吗】 平常经常做一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结果还入了一个经常性吃力不讨好的行业。。。
■网友的回复
当然是……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一摊苦水,只不过临床医学这种大后期的职业在以年轻住院医和医学生为主要用户的会显得更难以忍受。如果按的标准,如果没有做到足够高的层次,这个国家就没有一个职业不苦逼,区别仅在于有些专业熬出头容易些,有些则更难。任何一个职业,要求的素质无非两大块:专业技术水平和为人处世能力。临床这个职业显然前者比后者重要——前者能够通过努力来弥补,后者则很难。对于我这种不太会“来事”的人,这一点也其实非常关键。当然专业技术水平更加重要的职业有很多,临床医学这种大后期的专业自然有其苦逼之处,最显著的自然是成长周期长,而且似乎正在变得越来越长……但是大后期也有大后期的好处,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工作稳定,有一定社会地位,对社交圈而言“能帮上忙”,上了岁数的即使没转管理岗位也多少有点保障。当然,从业环境是越来越不乐观,但还不至于到普遍干不下去的境地。
■网友的回复
世道如此,出力不讨好辛辛苦苦读书十几年,不是被人骂被人打被人杀的,谁还不是家里的心头宝,要出来受这种罪,别人还自以为你轻轻松松
推荐阅读
- 为啥有人喜欢坏人,交友择偶的首要标准难道不是善良吗
- 难道只有自己一个人瞎想吗
- 逆行自行车与电瓶车互怼,需要骑自行车的负全责
- 个子矮难道气场气势就比个高的弱吗
- 为啥亲戚也喜欢 对你做决定 难道是长辈就能够随便决定他人时间 还有做的事情吗
- 为啥香港人看上去那么有气质那么干练
- 在大学,一定要参加啥社团啥的吗难道当上社团主席就真的比较好就业,学的东西也会更多吗
- 难道只有上学才有出路吗
- 父母介绍给我的对象都是个人素质一般但是家庭条件好的,难道是父母目光短浅还是我想得太理想化
- 与闺蜜性格不同,难道只能放弃这段多年的友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