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院士:袁隆平提出发展海水稻目标:选育品种,每年可增产300亿公斤
【袁隆平院士:袁隆平提出发展海水稻目标:选育品种,每年可增产300亿公斤】如何开展耐盐碱水稻(俗称“海水稻”)品种培育及核心技术研究?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提出最新指导意见:“不断发掘水稻耐盐碱基因,并将其转育到籼粳交高产杂交稻,特别是第三代杂交稻上 。”4月14日,在海南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试验现场观摩及建设推进会上,科技日报采访人员获取以上信息 。
“耐盐碱水稻研究许多国家都在做,包括印度、日本、韩国等国家,甚至有些国家已经研究了几十年,但进展都不大 。为什么我们仅通过短短几年研究,就有所突破?”袁隆平说,“因为我们将水稻耐盐碱基因与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结合了起来 。”
袁隆平院士提出的发展耐盐碱水稻的目标是,在10年内,选育出耐盐度在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六、耐碱在pH9以上的耐盐碱水稻品种,且年推广面积达1亿亩,平均亩产300公斤,这样每年就可增产300亿公斤粮食 。
“300亿公斤粮食是一个什么概念呢?这相当于湖南目前全年粮食总产量,可以多养活近8000万人口 。”说到此,89岁的袁隆平院士很是兴奋 。
我国有15亿亩荒芜的盐碱地,是国家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 。以袁隆平院士为先锋的我国水稻科研工作者,致力于突破“藏粮于地”空间、拓展“藏粮于技”储备,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并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实施 。
基于此,由袁隆平院士倡议,以抢占国际盐碱地利用技术领先地位、培育粮食生产新增长点为目标的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中心正在加紧筹备建设中 。
据了解,该中心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牵头,联合海南大学、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有限公司、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广东海洋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共建 。
针对我国盐碱地分布广、类型多样,研究优势单位、平台和人才队伍分散、难以集中的特点,该中心将实行“总部、研究中心、区域分中心和试验站/基地”的模式进行建设,以最大范围实现全国优势力量相对集中,对接各地方政府支持,充分调动人力、物力、平台协同攻关建设好这一重大工程 。
推荐阅读
- 美国就业形势空前严峻 经济学家对“灾难性后果”提出警告
- 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司长:中央有权有责任对香港事情提出意见
- 苦战82天!把胆留在武汉的张伯礼院士今天回家!@苦战82天!把胆留在武汉的张伯礼院士今天回家!
- 『袁隆平:拓展“红线”外耕种面积,让粮食安全更安全』袁隆平:拓展“红线”外耕种面积,让粮食安全更安全
- 香港@香港律政司司长:中央有权有责任对香港事情提出意见
- 中医药在防控疫情中发挥了什么作用?王琦院士回应
- 疫情■钟南山院士与在广州工作学习的外籍人士座谈交流
- #出去#五一能不能出去玩 李院士说以适当去人员聚集不多的地方走走
- 「疫苗」新冠病毒疫苗批准上市前还要过几关?中国工程院院士详细解答
- 张伯礼@张伯礼院士苦战82天后离汉,赠言:武汉是全国最安全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