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财经:李晓东:“上云用数赋智”是一次绝佳的发展机遇
新华网北京4月14日电(采访人员陈听雨)4月10日 , 发改委和中央网信办联合发文《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下文称《方案》) 。 就此 , 新华网科技频道专访伏羲智库创始人、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原主任李晓东 , 深度解读当前数字化转型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性作用 , 剖析如何让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技术渗透到企业经营过程中 , 把握发展机遇 , 真正抓住数字化转型的内核 , 赋能新经济 。
文章图片
图为李晓东 , 受访者供图
新华网:《方案》指出 , 要深化数字化转型服务 , 加快企业“上云用数赋智” , 尤其要促进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 , 并培育重点行业应用场景 , 打造“互联网+”升级版 。 数字化对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李晓东:数字经济是以数据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 无论是全球层面 , 还是我国政府 , 都已经将数据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进行配置 , 以期推动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 。
信息化进程和数字化转型可以分为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三个阶段 。 伴随这三个阶段的发展 , 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进步 , 计算和服务模式也进入到了云计算的阶段 , 也就是把“算力”放在“云”端 , 省却了用户本地部署和维护的麻烦 , 可以随需随用 。
目前无论是办公管理系统 , 还是业务运营系统 , 都已经有“云”化的服务 , 中国的云计算行业发展很快 , 从事该领域服务的企业和专业人员越来越多 , 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传统企业的信息化门槛 , 云服务的共享模式和按使用付费也大大降低了单个企业的信息化成本 。
不过 , 中国有数千万家中小微企业 , 很多企业不懂得如何“上网” , 更不太理解数字化转型 , 也担心额外增加的成本是否能够得到足够的收益和回报 。
企业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产生大量的数据 , 如果不懂得充分利用数据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带来附加价值 , 那么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就会大打折扣 。 数字化转型不是简单买几台电脑 , 用用办公软件 , 电商卖卖东西 , 这只是数字化转型的“形” , 关键是如何让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技术渗透到企业经营过程中去 , 这才是数字化转型的“神” 。
上云的目的不是简单地把企业管理和经营搬到网上 , 而是要充分理解数字化的数据流在企业管理、业务经营以及产品创新中的作用 , 包括如何提高管理、决策和研发效率 , 如何为业务运营和拓展提供新的机遇 , 也就是说如何利用数据进行赋能 。
新华网:“上云、用数、赋智”具体指什么?
李晓东:“上云”、“用数”、“赋智” , 用很简洁的语言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指明了关键路径 。
“上云”是指企业要完成数字化和网络化 , 企业通过“上云”才能将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数据积累下来 , 这是“用数”和“赋智”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
“用数”是指企业要通过数据分析、挖掘、建模 , 及时监测经营管理的运行状态和发现经营管理中的关键规律 。
“赋智”是指企业在掌握状态和发现规律之后 , 可以采取针对性的优化策略 , 最终实现降本增效 。
数字化转型是全球不可逆的大势所趋 , 所有企业都面临数字化转型 , 不进行转型的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面对用科技武装升级的竞争对手 , 将处于绝对劣势 , 这是个决定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 。
中国经济转型首先要推动产业数字化 , 然后促成数字产业化 , 全面释放核心生产要素活力 。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可谓是一次面向全人类的“数字化生存”大考 , 让所有人都意识到了互联网和数字化对于经济和社会的重要作用 , 所以也是人类发展数字经济走向“数字文明”的重要一步 。
“中小微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释放经济潜力的关键 。 ”
新华网:面对企业“不能转”和“不敢转”的问题 , 应该怎么办?
李晓东:企业不仅是经济发展的主体 , 更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 尤其是民营经济更是为中国的经济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 但是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
中小微企业所积聚潜力是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新驱动力 , 如何降低他们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存在的“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的问题是释放潜力的关键 。
“不会转”的关键在于“会转”的数字化转型的人才非常短缺 , 这方面的人才不仅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人才 , 而是具有计算机和数字化技术的基础 , 但更懂经营和管理的人才 。 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作用为企业经营有效降低成本和提高收益 , 各层次的数字化转型人才的培养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
共享共性技术和服务也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 不能指望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在技术研发上过多投入 , 共性技术和服务应该由国家支持的科研机构或者由企业共同发起的技术研发机构解决 。 4月7日 , 科技部也专门下发通知 , 开展科技人员服务企业专项行动 , 搭建企业技术需求与科技人才精准对接 , 并鼓励科研院所和高校通过与企业共建新型研发机构、设立联合实验室、合作开发项目等方式 , 加强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 。
推荐阅读
- 『链团财经』Coinbase:加密货币的暴跌为精明的交易者创造了难得的机会
- 【乐居财经】升级产品体系,大发地产2019年销售额增126%
- [追剧小能手]完成文华财经升级改造,多家期货公司发布称
- 乐居财经@青客们的生死局
- 柒财经:净利润3年持续下滑至0.1亿元,苏宁消金2019年营收同比减40%
- 『柒财经』侵害消费者权益!浦发银行、中华财险被通报:涉及代销私募、贷款保证保险
- 『财经三剑客』新潮能源如何迎来新生?,“危机时刻”之后
- 『追剧小能手』多家期货公司发布称 完成文华财经升级改造
- 「C114通信网」路透财经:诺基亚遭恶意收购可能性不大,原创
- 【老金财经】垃圾股最后涨呢?,现在的A股是牛市吗?为什么牛市券商股先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