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王」赵王张敖失去王位,是碰上刘邦调整诸侯王国的拐点而造成的吗( 二 )


张耳在赵国经营十几年 , 人脉极广 , 又熟悉赵代地势、地形以及各个险要关口 。影响力非常大 。这是刘邦善待他的原因 。否则 , 一个失国之王跑来讨口饭吃 , 自己都不好意思 , 这在当时勿宁死 。比如田横就是不见刘邦 , 宁肯死也不见 , 为什么 , 因为自尊 , 当初都是诸侯王 , 现在人家是皇 , 自己是失国者 。节操使然!但张耳来了 , 自以为"汉王遇吾厚" 。当时 , 刘邦平定关中 , 也迫切需要人才 。
3 , 燕王卢绾
燕王臧荼反叛灭国后 , 刘邦坚持要长安侯卢绾当燕王 。群臣明白皇帝的意思 , 也坚决主张皇帝的英明决定 。于是 , 汉五年 , 卢绾走马上升燕王位置 , 成了汉朝分封的第一任燕王 。
「赵王」赵王张敖失去王位,是碰上刘邦调整诸侯王国的拐点而造成的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刘邦雕像~摄于徐州汉文化景区三 , 刘邦不待见养养客的人
这话有点长 , 简洁点说 ,
开篇说了 , 张耳是信陵君门客 。而刘邦手下的代相国陈稀也是追随信陵君的 。信陵君养门客 , 他养得名副其实 , 他的手下却只学到皮毛 。张耳也养客 , 数量不多 , 但在武臣手下 , 在赵王歇手下 , 做常山王时 , 门客不少;后来的"柏人事件"的主谋策划者们 , 如贯高赵午等人 , 就是张耳的门客!陈稀做代相国时 , 路过邯郸城 , 车骑上千 。引起赵国相国周昌警觉 。而邯郸是赵国都城 。这件事赵王张敖为什么不向朝廷反映?后来连绵不断的负面消息传回长安 。刘邦慎重起见 , 查陈豨手下收受贿赂财物事 。陈稀被逼造反 。这是汉十一年间的事 。
在刘邦看来 , 陈稀与张耳都养客 , 陈稀几次过邯郸 , 出入成百成千 , 为什么赵王不反映情况?他有理由怀疑赵国这样做的原因和目的 。那又是谁告诉刘邦的?是周昌——这是后来的事 。距陈豨反还有两年 。四 , 分析发现, 这一连串接连地谋反 原来是环环相扣的
1 , 伤神 , 此起彼伏的叛乱
汉五年十月 , 燕王臧荼造反 。燕王卢绾上位 。
汉六年十二月 , 楚王韩信在云梦之畔被捕 , 同月 , 韩信的楚国被灭 。
汉七年 , 汉高祖刘邦认为韩国在中原核心地区 , 把韩国迁往荒凉而寇乱不止的代地 。韩王信造反 。刘仲任代王 。
汉八年 , 汉高祖刘邦征伐陈豨残余于东垣 , 回程经过柏人县 。因为刘邦所作所为激怒赵相贯高等 , 他们企图谋弑当朝皇帝 。刘邦警惕未遂 。
汉九年 , 赵相贯高等事发觉 , 夷三族 。废赵王敖为宣平侯 。
「赵王」赵王张敖失去王位,是碰上刘邦调整诸侯王国的拐点而造成的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苍凉的长安 , 四邻骚动
2.插曲 , 败兵过赵
换成刘邦的至亲至信去当三个边境地方作诸侯国王 , 用以屏蔽匈奴人进攻 。但麻烦是刘仲逃回长安 , 卢绾有迹象表明与匈奴勾搭 , 赵国的大臣们背着赵王企图谋杀皇上 。
赵相贯高的"柏人事件"的直接发生原因 , 要追查到汉七年汉高祖刘邦征伐韩王信的叛乱这件事上 。究其原因之一 , 就是白登山之围的羞辱 。汉高祖刘邦开始信心十足 , 不听忠臣娄敬劝告 , 把娄敬关入广武大狱 。汉高祖企图毕其功于一役 , 打败反将韩王信和匈奴联军 , 出一口恶气 。他调集二十万大军 , 自己带前锋部队一路追击冒顿单于于寒风凛冽的白登山 , 被围七日才狼狈而出 。人家箭没射一根 , 刀没挥一下 , 巧妙利用恶劣的天气 , 就冷死汉军无数 , 大汉朝君臣将士自上而下差点当了俘虏 。这让刘邦羞愤莫名 。
一群残兵败将 , 冷饿交加地撤到了赵国 。汉高祖刘邦把一腔怒火全部倒在女婿、赵王张敖身上 。
他认为女婿没用没能力替老丈人带兵打仗分忧 。所以才有白登山的羞辱 。于是对张敖恶言恶语 。汉七年 , 高祖从平城过赵 , 赵王朝夕袒韝蔽 , 自上食 , 礼甚卑 , 有子婿礼 。高祖箕踞詈 , 甚慢易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