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九千公里回家路( 三 )


兄妹俩进入第二批包机回国的名单 。4月10日 , 他们搭乘第二班从英国回国的包机 , 抵达南京 。
远在上海的星星爸隔着网线为孩子揪心 , “这种时候 , 冻感冒了怎么办 , 发烧了怎么办” 。
在英国时 , 星星平时住校 , 在寄宿家庭过周末或假期 。春节后他几乎每天都问父亲怎么样了 。父亲“闷着”不说 , 报喜不报忧 。
两个月之后 , “闷着”的人变成了星星 。但父亲还是试着从偶尔的几张照片、通话时的语气里推测儿子的情况 , 又担心又欣慰 。
4月9日登机那天 , 星星在位于伦敦的监护人家里吃了午饭 , 提前4个小时 , 由监护人开车送到机场 , 跟其他包机回国的未成年留学生会合 。大家都裹得很严实 , 许多孩子穿着从头包到脚的防护服 , 戴着护目镜 。
家长们在微信群里不停地交流 , “可以吃能量棒 , 喝水用吸管”“不要吃东西喝水 , 上机前稍稍吃点就行了”“我给我儿子算了一下 , 从机场到国内隔离点一共20多个小时 , 他没说要上厕所 , 尿不湿也没尿” 。
也有家长不打算让孩子回国 , 认为来回折腾反而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 还不如留在英国 , 等待疫情过去 , 做好防护就行 。
但孩子在寄宿家庭的生活 , 让很多家长感到担忧 。疫情和停课来得突然 , 群里一位家长担心孩子太小 , 之前一直住校 , 这次不得不在寄宿家庭住了半个多月 , “再待下去怕是不好照顾了” 。
部分学校给来自中国的学生单独划分了教室和活动区 , 跟本校学生隔离 。停课之后 , 有人担心孩子在寄宿家庭的状况 , 给学校和监护人打电话 , 得到保证“完全没问题” 。还有人听说 , 有中国孩子被寄宿家庭说“NO” , 拒之门外 。
他们抓紧时间买票 , 报名包机 , 想让孩子尽早归国 。
“像打仗一样 。”一位家长感慨 。
袁萌参与了3月166名英国小留学生家长发起的联名信活动 , 是最早一批申请包机撤离的人员 。3月30日 , 她接到中国驻英大使馆的电话 , 核实信息 。两天后 , 她得到了可以带着孩子回家的准信儿 。
“其实我们成行的时候 , 166个孩子大部分都已经回国了 。”
飞机上的乘务人员都穿着防护服 , 乘客绝大多数都是小留学生 , 像她这样的家长是个位数 。有奶奶带着五六岁的小孙子 , 有妈妈带着两个五六岁的孩子 , 穿得像“生化人”一样 。为了避免上厕所 , 孩子们喊着饿 , 却尽量不吃东西 。
袁萌没买到护目镜和防护服 , 戴着口罩和防蓝光的眼镜 , 手套只戴了一会儿就摘了 。航程中 , 她斜前方座位上的女孩时不时就举起消毒喷雾喷向周围的空气 , 而她只在怀里揣着用剩下的半瓶消毒啫喱 。
“我们仨就是‘裸’着上飞机的 , 就靠那半瓶啫喱回来了 。”她开玩笑地说 。
3
袁萌确信 , 英国对待疫情的态度 , 就是在首相鲍里斯确诊之后“整个都变了” 。街上人少了 , 买东西也费劲了 。
英国的大超市通常有自己的购物应用软件 , 可以下单配送 。鲍里斯确诊之后 , 袁萌发现 , 超市连10天后的送货都约不到了 。软件提醒她“前面有几万人在排队” , 二三十分钟过去了 , 网页一点变化都没有 。她如今感到庆幸 , “赶上了回来的包机 , 不然之后的生活都成问题” 。
大女儿在隔离的房间里吹长笛、上网课 。她就读的英国学校建立了网上平台 , 老师跨越洲际线和8个时区给她留作业 。
国际学生回国之后 , 天南海北 , 没办法在统一时间直播上课 。英国的教师只好把课程录成视频 , 给学生们发过去 。
为了不让孩子耽误学习 , 家长群里许多上了年纪的父母 , 不得不开始研究如何浏览外国网站 。
群里的另一种声音 , 属于高校的留学生家长 。
陈童刚给父亲发了消息 , 他手里一张5月回国的机票 , 前一天被取消了 , 抢到的4张机票已经取消了3张 , “有的还不退款” 。陈童正在写毕业论文 , 原本计划5月回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