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印社』篆书之演变


六书既备 , 而文字代表语言之能事以尽 , 然以人智日进 , 社会组织日就繁复 , 已有之文字 , 渐感应用不便 , 不得不因时制宜 , 有所改进 , 繁者则或简之 , 简者则或繁之 , 出入损益 , 务适其用 。 于是由古文而大篆 , 由大篆而小篆 , 此为书契文字初期演变之三个阶段 。 其后嬴秦之定八体 , 新莽之定六体 , 仅增其用 , 未变其体 。 迨夫汉及以后 , 隶、分、真、行以次递兴 , 形成后期之演变 , 篆书之用 , 虽日就减削 , 然其所存 , 间有出入二篆者 , 故亦附论及之 。
▍一、古文
许慎曰:“周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 , 与古文或异 。 ”(《说文解字·自叙》)是古文大抵是史籀以前文字之通称 。 《晋书·卫恒传》载所作《四体书势》 , 其叙古文曰:“汉武时 , 鲁恭王坏孔子宅 , 得古文《尚书》、《春秋》、《论语》、《孝经》 , 汉世秘藏 , 希得见之 。 魏初传古文者 , 出于邯郸淳 , 正始中立《三体石经》 , 转失淳法 , 因蝌蚪之名 , 遂效其形 。 ”《三体石经》中古文(亦称孔氏古文 , 亦称壁中书) , 字形皆丰中锐末 , 与蝌蚪之头粗尾细者略近 。 又晋太康元年 , 汲郡民盗发魏安厘王冢 , 得竹书漆字蝌蚪之文 。 王隐曰:“蝌蚪文者 , 周时古文也 。 ”而张怀瓘《书断》 , 则直指古文为仓颉所作 。 《路史》注亦曰:“仓帝所制 , 乃古文虫篆 , 孔壁古文蝌蚪书 , 即其体也 。 《魏略》言邯郸淳善仓颉虫篆 , 是矣 。 ”案:古无笔墨 , 以竹梃点漆 , 书竹简上 , 是为书契文 。 竹硬漆膩 , 画不能行 , 头粗尾细 , 像蛤蟆子形 , 故曰蝌蚪书 。 是凡漆书竹简 , 皆成蝌蚪形 , 不必定为仓颉所作也 。

『天津印社』篆书之演变
本文插图


『天津印社』篆书之演变
本文插图

《六书缘起》曰:“三代遗文 , 多载于钟、鼎、彝、敦、鬲、甗、盉、卣、壶、觚、尊、爵、斝、豆、匜、盘、盂之铭 , 及《岣嵝》、《石鼓》、《比干》、《季札》诸碑刻 。 夏、商、周初者 , 古文也 。 宣王以后者 , 籀文也 。 ”许氏《说文解字·自叙》曰:“郡国往往于山川得鼎彝 , 其铭即前代古文 , 皆自相似 。 ”是三代鼎彝文字 , 凡在周宣以前者 , 皆为古文甚明 。 然《说文》重文所载之古文 , 与今所见鼎彝铭文无相同者 。 陈介祺曰:“《说文》中古文 , 皆不似今之古钟鼎 , 亦不言某为某钟、某为某鼎字 , 必响拓以前古器 , 无毡墨传布 , 许君未能足征 。 ”(《说文古籀补·叙》)案:许氏言鼎彝铭文 , 皆自相似 , 是明言鼎彝文字 , 别为一体 , 《叙》末称:“其称《易》孟氏、《书》孔氏、《诗》毛氏、《礼》、《周官》、《春秋》左氏、《论语》、《孝经》皆古文也 。 ”而不及鼎彝文字 , 是《说文》所载古文 , 仅限于壁中书及北平侯张苍所献《春秋左氏传》而已 , 其不能与鼎彝铭文相似 , 自无足怪 , 正不必强为之说也 。
洎夫后世 , 地不爱宝 , 逊清光绪戊戌、已亥间 , 河南之殷墟(在安阳西北五里之小屯 , 其地在洹水之南 , 《项羽本纪》所谓“洹水南殷墟上”者是也)发现龟甲兽骨 , 上刻文字 , 大异于许书所载之古文及三代鼎彝文字 , 后人断为殷商时占卜所用 , 是为古文之最古者 。

『天津印社』篆书之演变
本文插图

▍二、大篆
大篆亦曰籀文 , 许氏《说文·自叙》有“周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之语 , 后人误以籀为人名 , 故名之曰籀文 。 案:《汉书·艺文志》谓“《史籀》十五篇 , 周宣王太史作” , “太史”下未著“籀”字 。 又谓“《史籀篇》者 , 周时史官教学童书也” , 是仅名其篇曰史籀 , 亦未直指籀为人名也 。 汉人更称之曰《史篇》 。 《汉书·王莽传》:“征通《史篇》文字 。 ”《说文解字》“奭”、“姚”、“匋”三字下皆引《史篇》云云 。 段玉裁曰:“许三称《史篇》 , 皆说《史篇》者之辞 。 ”凡此皆足证籀之非人名 。 《说文解字·自叙》又曰:“学童十七以上 , 始讽籀书九千字 , 乃得为吏 。 ”段玉裁曰:“籀文字数不可知 , 尉律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吏 , 此籀字训读书 , 与宣王太史籀非可牵合 , 或因之谓籀文者九千字 , 误矣 。 ”王国维曰:“《史篇》字数 , 张怀瓘《书断》谓籀文凡九千字 , 《说文》字数 , 与此适合 , 先民谓即取此而释之 。 近世孙氏星衍序所刊《说文》 , 犹用其说 , 此盖误读《说文叙》也 。 《说文叙》引汉尉律讽籀书九千字 , 讽籀即讽读 。 《汉书·艺文志》所引无‘籀字可证 。 且《仓颉》三篇 , 仅三千九百字 , 加以扬雄《训纂》 , 亦仅五千三百四十字 , 不应《史籀篇》反有九千字 。 ”案:《说文》所列籀文仅二百二十余字 , 其不列者 , 必与篆文同体 。 今就《说文》所列古籀文 , 略举数字 , 以明其同异之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