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铁鹰剑士#秦国军队兵种的改变,反映出秦国文化在不断吸收先进文化
一、秦楚之别
春秋五霸国有秦国和楚国 , 战国七雄依然有秦国和楚国 , 在周王室分封的诸侯国中 , 秦国和楚国是两个特殊的国家 。 秦楚两国的特殊之处在于 , 秦文化和楚文化跟诸夏文化有很大的区别 , 诸夏视秦国为西戎 , 视楚国为南蛮 。 诸夏对秦楚两国的鄙视源于文化自信 , 诸夏认为秦楚两国皆是落后野蛮的国家 , 跟崇尚礼仪的诸夏不可相提并论 。
在文化传承方面 , 秦国跟楚国又有很大的区别 , 秦国积极向诸夏文化靠近 , 不管诸夏如何讽刺秦国 , 秦人总是在不断的学习诸夏先进文化 。 秦人成为周王室奴隶部族后 , 一步一步的向周王室靠近 , 从附庸升为大夫 , 由大夫升为伯国 。 秦国总是积极引进中原的先进文化 , 秦献公就从魏国引进了许多先进制度 , 比如开商市、废人殉等 。 商鞅更是将提升秦人文化作为一大历史功绩 , 其语曰:始秦戎翟之教 , 父子无别 , 同室而居 。 今我更制其教 , 而为其男女之别 , 大筑冀阙 , 营如鲁卫矣 。
本文插图
楚国则是特立独行 , 在周王室强大时 , 楚国向诸夏学习 , 在王室衰败后 , 楚国又自行其是 , 甚至有代周自立的想法 。 春秋时期 , 楚国一度被视为南蛮 , “非我族类 , 其心必异”这句话最开始就是用于楚国的 , 楚武王更是直言“我蛮夷也” 。 战国时代 , 楚国跟中原地区的交流增多 , 渐渐由南蛮变成了诸夏之一 。
《左传.成公四年》秋 , 公至自晋 , 欲求成于楚而叛晋 , 季文子曰:「不可 。 晋虽无道 , 未可叛也 。 国大臣睦 , 而迩于我 , 诸侯听焉 , 未可以贰 。 史佚之《志》有之 , 曰:『非我族类 , 其心必异 。 』楚虽大 , 非吾族也 , 其肯字我乎?」公乃止 。
《史记·楚世家》三十五年 , 楚伐随 。 随曰:“我无罪 。 ”楚曰:“我蛮夷也 。 今诸侯皆为叛相侵 , 或相杀 。 我有敝甲 , 欲以观中国之政 , 请王室尊吾号 。 ”
秦人本殷商贵族 , 属于文化层次较高的族群 , 商朝灭亡后 , 代表商文明的祭祀文明被周王室大量抛弃 。 周公旦废寝忘食的研究天地人关系 , 最终制订了一部《周礼》 , 用礼乐作为文化的载体 , 宣扬教化 。 秦国地处西部 , 长期跟西戎杂居 , 在血与火的战争中 , 秦人的文化渐渐变得跟戎人相似 , 毕竟在戎人的海洋中求生存 , 不被同化一部分是不现实的 。
不过秦人始终坚守族源 , 努力学习周文化 , 保持农耕民族的特性 。 周王室让秦人养马戍边 , 其实是想将秦人变成游牧民族 , 变成戎人 , 但秦人在养马的同时 , 也不忘种地 , 始终保持着半农半牧的经济结构 。 不仅秦人自己种地 , 秦人还同化戎人种地 , 在秦人的影响下 , 部分戎人也开始种地 , 由纯游牧变成半农半牧!
本文插图
【#大秦铁鹰剑士#秦国军队兵种的改变,反映出秦国文化在不断吸收先进文化】
楚国地处南部 , 经济结构是半农半渔 , 由于当时的南方瘴热无比 , 水系众多 , 因此渔业较为发达 , 农业相对北方而言重要性要小得多 。 楚国立国之时 , 领地仅50里 , 爵位是子爵 , 为了发展 , 楚人融入当地民族 , 接受了当地的大部分风俗文化 , 因此楚国得以快速扩张 , 很快成为一个地跨千里的大国 。 周王室多次打压楚国 , 不仅仅是因为楚国扩张得快 , 还因为楚国的文化在渐渐偏离诸夏文化 。 楚人不服周的传统就是西周和春秋时期形成的 。
二、戎文化下的骑兵
戎人是游牧民族 , 天天与马打交道 , 因此军队主力是骑兵 。 骑着马行军 , 第一可以节省体力 , 第二可以加快行军速度 。 没有马镫之前 , 骑兵骑着马赶到现场 , 然后下马列阵而战 , 也有训练有素的骑兵可以在马上作战 , 这需要从小严格的训练才行 。
推荐阅读
- 湛可爱sun■帝国柱石, 一念之差, 大秦一代大将章邯的败亡之路
- 都说:原创 都说大秦帝国赋敛无度,然而帝国贫弱农民却有不服徭役的特权
- 【秦国】秦国富强崛起称霸天下所倚仗,为何建立大秦帝国后,法治却失灵
- 「刘三解」不存在的大秦帝国“长城军团”和“岭南军团”
- 「大秦帝国」大秦帝国灭亡四个因素,每一个因素都很重要,终结了大秦帝国
- [历史]秦始皇如果晚死,他能打赢刘邦、项羽、韩信,保住大秦江山吗?
- 东东谈历史:原创 杀扶苏立胡亥,大秦走向亡国,秦始皇和赵高恩怨纠葛
- [中华冷兵器]大秦帝国有秦弩,大唐帝国有唐刀,古欧洲帝国靠什么武器称霸?
- 『小天说历史』原创 大秦名将一览, 他不仅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 还被誉为“笔
- 「大秦铁鹰剑士」齐威王论国宝,魏以珍珠为宝,齐以人才为宝,魏惠王感到很羞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