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产业纠偏提质
扶贫产业应质效双提升,生命力旺盛,扶贫才可长久
不断延伸扶贫产业链,保证产业扶贫健康发展、保障稳定脱贫、做到持久致富
一条条县级“5+2”、村级“3+1”的特色产业线,一片片开花结果的扶贫产业园,编织起产业扶贫大网 。当前,全国贫困地区累计建成10万个以上各类扶贫产业基地,已有超过90%的贫困户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参与到产业发展中 。
【扶贫产业纠偏提质】攻坚之年,不断壮大的新产业新业态,正在助力贫困群众通过产业发展实现脱贫致富梦 。2019年,贫困地区特色种养业和电商、光伏、乡村旅游等产业扶贫新模式快速发展,带贫益贫机制初步建立,超过70%的脱贫户得到了产业扶贫支持 。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 。能否做到因地制宜,不盲目上项目摊大饼?如何能够避免同质化低效竞争?怎样完善产业脱贫长效机制,持续为贫困地区发展和百姓生活注入动力?这是脱贫攻坚中“含金量”最高的考题 。
抓牢产业金钥匙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出台多项综合举措,助力各地扶贫产业发展:
吉林发展以休闲旅游农业、农村电商和光伏产业为主的新兴业态,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超过30万人,人均增收1560元;广西河池发展核桃产业,不仅改善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还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核桃种植基地;四川金川县角木牛村立足当地自然条件,发展花椒、小水果、道地中药材种植,生猪养殖等产业,形成“一社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能否真正让当地及贫困群众受益,已成为评判扶贫产业是否选对选准的重要标准 。
一些贫困地区经济尚不发达,但发展特色产业潜力巨大 。各地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将当地资源禀赋转化为脱贫财富,做大做强扶贫产业 。
原州区的冷凉蔬菜,西吉县的土豆、艾草,彭阳县的山杏、菌业,泾源县的苗木、草畜,隆德县的中药材……多年积累的生态红利,令曾经贫穷的宁夏西海固地区催生一批绿色产业 。
仅在固原市,当地通过建设100多个“一棵树、一株苗、一枝花、一棵草”的试验示范园,就在17万余亩土地上试种300多个品种 。芦笋、大果榛子、蜜脆苹果、俄罗斯沙棘等之前从未在固原出现过的高附加值经济作物正在形成规模,令不少贫困百姓从中受益 。
如今,“合作社+贫困户”“龙头企业+贫困户”“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等多种模式的探索、实践,助力扶贫产业更好发展 。
内蒙古兴安盟通过成立国有扶贫开发投资公司,统一管理产业扶贫项目 。在科尔沁右翼前旗平安村,一座上下两层、1200平方米的电商服务中心拔地而起 。中心由旗里一家扶贫开发投资公司协助当地利用150万元扶贫资金设计和建设,所有权归平安村,目前由村里一家种植合作社经营 。按照投资公司、平安村、合作社签署的三方协议,从第1年至第10年,合作社每年要付投资公司租金,从第6年至第10年,合作社开始回购项目,第10年回购完成 。
兴安盟扶贫办主任陈延成认为,这种管理模式有三个好处:一是当地产业得以壮大,并形成10年期长效机制,为乡村振兴提供产业支撑;二是扶贫资金使用一圈后,可连本带息收回,继续设计项目,发挥“滚雪球”效应;三是贫困人口、普通农牧民、村集体与这种模式形成利益联结,可在乡村振兴中持续增收 。
在政府和相关企业的带动下,扶贫产业带动效应日趋明显 。
2019年5月,陕西延安市所有贫困县全部“摘帽” 。在洛川县,国家级洛川苹果批发市场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指导当地大力推进分级分拣、冷藏冷链、品牌营销、精深加工为主的苹果产业后整理工作 。
“后整理就是让苹果穿上文化‘马甲’,插上品牌翅膀 。”陕西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徐新荣说,通过精准对接消费需求,加强人才技术引进和科技研发,增加高端优质供给,延安苹果产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
推荐阅读
- 成色:【地评线】金羊网评:聚力“扶贫产业”,擦亮脱贫“成色”
- 【地评线】金羊网评:聚力“扶贫产业”,擦亮脱贫“成色”
- 上下游产业链:河北:激活产业链上下游 奏响京津冀复工“协同曲”
- @舞好“龙头”带“龙身”——天津推进产业链复产见闻
- 河北:激活产业链上下游 奏响京津冀复工“协同曲”
- 舞好“龙头”带“龙身”——天津推进产业链复产见闻
- [农产品]河北围场:“互联网+扶贫”打通脱贫致富“最后一公里”
- #20#20多家“中关村系”优质企业落户青岛 新兴产业加快落子布局
- 『扶贫模式』河北围场:“互联网+扶贫”打通脱贫致富“最后一公里”
- 【科技产业】青岛基石科技产业协同创新区签约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