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田』刘邦“汉承秦制”的四个方面:明尊卑,重儒术,双体制,实授田
刘邦开创的西汉王朝 , 是继承了秦朝的制度而创立的 , 但他又没有完全照搬照抄秦朝的政治体系 , 这就是所谓的“用秦制而不用秦政” , 但严格来讲 , 制度和政策并不能完全的分开 , 因此 , 所谓的“汉承秦制”是在继承秦制度的基础上 , 依据时事进行了调整和改良 , 以适应统治的需要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刘邦用秦制而不用秦政 , 具体体现在很多方面:礼仪方面、文化领域、政治体制、经理领域 。明尊卑:制定礼乐规则 , 明确尊卑有序 , 树立皇帝之威 。
首先体现在礼仪方面 , 高祖刘邦得天下之后 , 朝堂之上百官没有规矩约束 , 他们依旧我行我素、粗鲁不堪 , 经常放纵饮酒、手拿兵器互相争斗 , 这让刘邦十分苦恼 , 又不知道有什么办法来禁止这种事情的发生 。这些武将们表面上都是粗鲁无知 , 实际上骨子里认为天下是自己帮刘邦打下来的 , 缺少对刘邦的敬畏之心 , 也就是对皇权没有敬畏之心 , 这对于刘邦来讲十分不利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关键人物 , 这个人物就是叔孙通 , 他以前是秦朝的博士 , 他说:“百官之所以如此 , 是因没有朝廷礼仪的约束 , 不过这不要紧 , 我可以负责率领一些儒生帮助您制定一套并不复杂但去行之有效的朝廷礼仪 , 用来约束文武百官的行为 。”看着刘邦将信将疑的样子 , 叔孙通进一步说:“打天下我们这些做学问的不行 , 但制定礼仪约束人的行为 , 让他们对皇帝陛下心悦诚服 , 心存敬畏之心而不敢造次 , 却是我们的强项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不久之后 , 叔孙通带着他在齐鲁之地选拔的儒生 , 把编制的朝廷礼仪给刘邦演示了一番 , 刘邦看过之后表示:“这很简单 , 连我都能学会!”於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乃拜叔孙通为太常 , 赐金五百斤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不久后便在朝堂正式推行 , 刘邦感受到了百官对自己的毕恭毕敬 , 再也没有嘈杂之声 , 他感慨的说:“我今天才知道做皇帝的好处和做皇帝的威仪!”于是加封叔孙通为太常的官职 , 让他专管朝廷礼仪 。重儒术:打天下在马背上 , 治天下在朝堂内 。
用秦制而不用秦政第二个方面体现在精神层面 , 也就是文化领域 。秦统一六国后 , 统一文字 , 统一度量衡 , 做了很多硬件方面的工作 , 但在精神文化层面的建设上却未免有些单一 。商鞅变法重点强调的两点:一个是农耕 , 一个是军功 , 这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非常有效 , 也是秦一统天下的根基 。而在战争结束之后 , 军功方面得到晋升的可能已经不大 , 剩下的就是农耕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人不是机器 , 在物质层面得到满足的情况下 , 还有精神层面的需求 。而在这种情况下 , 人的精神层面的需求应该得到重视与满足 , 没有丰富的精神文化世界 , 就容易造成思想方面的不安定和不稳定的因素 , 而在这方面 , 秦始皇所做的有所欠缺 。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得之 , 安事《诗》、《书》!” 贾曰:“马上得之 , 宁可以马上治乎?——《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刘邦在得天下之后 , 开始的时候对文化精神层面的建设也不够重视 , 当陆贾对自己指出要重视文化的时候 , 刘邦竟然说:“我是马上打天下的 , 要诗书有什么用呢?”陆贾说:“你可以在马上打天下 , 难道能在马上治理天下吗?”陆贾接着说:“当初夫差、智伯、秦始皇只讲武力 , 后因极武而亡 。如果秦统一天下后 , 实行仁政、进行思想文化方面的建设 , 还轮得到你来拥有天下吗?”刘邦没有说话 , 但他的表情上已经说明他认同陆贾的说辞 。于是他对陆贾说:“那么你就写一篇文章 , 说一说秦为什么失天下 , 我为什么得天下?还有古今国家成败之事 。”
推荐阅读
- 史记@司马迁在《史记》中贬低刘邦,为何汉武帝还同意将此书流传下来?
- 「刘邦」古人的名字是怎么出现的?大名小名、单名双名又各自有哪些含义?
- :刘邦:我并不是项羽说的那样,我注定是天下所归的共主!
- [项羽]刘邦身边最善用离间计的谋士,他以2000女子为诱饵,让项羽上钩
- 易经@从易经生克关系看,刘邦起义故事“赤帝子斩白帝子”,高明在哪?
- 『』刘邦也曾违背对关中百姓的诺言,对关中百姓增收兵役
- ##刘邦死后,吕雉想灭了他,他却是活的最久的皇帝
- 『』刘邦用不到7年时间便统一全国,为何曹操穷尽一生仅三分天下呢?
- 【】他是刘邦的第一个儿子,却被刘邦抛弃三次!最后当上了皇帝!
- 「」刘邦为了顾及手下士兵的感受,将原本要封为主将的二人将为副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