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个电话 解了心结(干部状态新观察·提升贫困治理能力)( 二 )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 , 老黄吞吞吐吐倒出了苦水 , “肖大姐 , 我不是不想回 , 而是怕回啊 。 每次回来 , 我妈都骂我窝囊 , 嫌我挣不到钱 。 在邻居面前 , 我也抬不起头 , 真的不想回来 。 ”
几句话里 , 肖翠兰窥见老黄的自卑 , 赶紧安慰他 , “就算你过得不好 , 也不能丢下老母亲和小孩 , 这是做人的根本 。 你能吃苦 , 日子会越过越好 。 我就是来帮你们的 , 有什么困难 , 你可以说出来 。 ”
……
一通半小时的电话 , 肖翠兰成为村里最理解老黄的人 。 原来这些年 , 他一直在外漂泊 , 苦于没技术 , 只能干些体力活 。 就在几年前 , 他欠下10多万元借款 , 更有点破罐子破摔了 。
挂断电话 , 肖翠兰陷入了沉思 。 和大多数贫困家庭不同 , 这家人最大的“穷根” , 就是老黄没志气、不担当 , 即使将来能脱贫 , 也存在返贫风险 。 “既要把他点醒 , 又不能伤害他的自尊 , 我要用政策激励他 , 让他拾起信心!”
打那以后 , 但凡路过老黄家 , 她都去看一眼 , 搭把手 。 9月开学前 , 肖翠兰买了两个崭新的书包 , 送给他的孩子 。 家里的情况 , 她都打电话告诉老黄 。 3个月里 , 两人通了19次话 , 老黄终于决定回村 。
在危房改造协议上签下名字的那一刻 , 老黄有点难为情 , “肖姐你这么关心我 , 我不回来都不好意思了 。 但我还要外出打工还债 , 建房的事就委托给我小叔了 。 ”
有了志气 , 不会一直穷下去
翌年春天 , 老黄家的土砖房不见了 , 一座崭新坚固的水泥砖房取而代之 , 墙面刷得雪白 。 建房共花费5.5万元 , 国家补助了3万元 。
破天荒的是 , 去年春节前 , 没等肖翠兰打电话“邀请” , 老黄主动回家了!
乡亲们都觉得诧异 , 过去那个好吃懒做的老黄 , 居然像变了个人 。 春节期间 , 他抡起锄头 , 把门前的烂泥地弄平整了 , 又运来十几袋水泥 , 把房前屋后都硬化了 , 水泥坪打到屋门口 。
站在家门口 , 他让女儿给自己拍了张照片 , 发给肖翠兰 , “谢谢你让我看到希望 , 我保证以后要把家里搞得好好的 。 明天要去广州务工了 , 下次回来 , 请你来家里坐坐 。 ”
看到老黄像换了一个人 , 肖翠兰哽咽了 。
第二天 , 老黄回到广东 。 他戒掉陋习 , 努力打工挣钱还债 。 而初中毕业的女儿小芳也在一家电子厂里找到工作 , 月收入3000元 。 年底 , 肖翠兰给他们家算了一笔细账 , 人均纯收入有8800多元 , 一家人摘掉了“穷帽子” 。
安仁县要求 , 已脱贫户人均纯收入低于5000元的且收入不稳定的 , 纳入监测户 , 给予格外关注 。 老黄家虽然不在这条线下 , 但还有几万元债务要偿还 , 存在返贫风险点 。
肖翠兰已经想好对策再拉一把:老黄没技术 , 疫情过后就帮他联系企业 , 让他学习开叉车技术;老黄的儿子小华在衡阳学修车 , 一旦需要 , 可以帮他联系就业岗位 。
“你的母亲年纪大了 , 今年你家可以申请‘防贫保’ , 要是看病自费部分过高 , 保险还能再报销一部分 。 ”为防止因病或因灾返贫 , 肖翠兰又将一家人的情况录入安仁县开发的“稳脱贫”系统 , 一旦发生异常 , 系统将自动预警 。
【19个电话 解了心结(干部状态新观察·提升贫困治理能力)】今年春节 , 肖翠兰对老黄说 , “虽然脱贫摘帽了 , 但我还会继续在你们身边 , 帮你们把日子过得更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