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民间俗语:“升米养恩,斗米养仇”,究竟有没有道理?
古代没有普及义务教育 , 有机会读书的普通百姓并不太多 , 但古人的智慧毋庸置疑 , 并不逊色于现代人 , 从流传至今的经典俗语中就能充分表现出来 。 古代劳动人民 , 根据生活经验 , 总结出不少为人处世的学问 , 一传十 , 十传百 , 因蕴含哲理且通俗易懂 , 容易被理解和传播 , 从而凝结成俗语 , 也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
“俗语”一词 , 最早出现在司马迁的《史记》里:“民人俗语日:即不为河伯娶妇 , 水来漂没 , 溺其人民 。 ”经过几千年的积累 , 俗语的数量越来越多 , 有些不分地域 , 炎黄子孙都能听懂 , 有些具有地方特色 , 一般人未必理解 。 今天介绍一句民间俗语“升米养恩 , 斗米养仇” , 啥意思?我们接着往下看 。
本文插图
首先 , 此处的“升”和“斗” , 都属于古代计量单位 , 所代表的容量 , 跟现代并不一样 , 但不妨碍咱们分析俗语 。 从汉朝开始规定 , 十升为一斗 , 那么“升米养恩 , 斗米养仇”理解起来就简单了 , 字面意思是说 , 你给别人一升米 , 别人会把你当成恩人 , 若给他一斗米 , 就会把你当仇人 , 究竟有没有道理?
从很小的时候 , 父母和老师就反复告诉我们 , 要记住别人给予的帮助 , 学会知恩图报 , 千万不能做忘恩负义之人 , 否则会被戳脊梁骨 。 古人云:“滴水之恩 , 应当涌泉相报 。 ”懂得感恩 , 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德 , 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 , 可以说枉为人 。
本文插图
【俗语:民间俗语:“升米养恩,斗米养仇”,究竟有没有道理?】
但是 , 自古以来 , 总有一小部自私自利之人 , 把别人的好不放在心上 , 认为理所当然 , 当别人遇到困难时 , 在旁边看笑话 , 甚至落井下石 。 关于“升米养恩 , 斗米养仇”出自何处 , 已经无法考证 , 但这句俗语背后有一段故事 , 值得所有人深思 。
古时候 , 在一个小村庄里 , 有两个关系比较好的邻居 , 为了叙述方便 , 分别称他们的为张三和李四 。 两人年纪差不多 , 从小一起长大 , 原本家庭条件也相差无几 , 但张三长大后勤劳能干 , 李四却比较懒惰 , 整日游手好闲 。 上天非常公平 , 不努力肯定没有收获 , 几年后 , 李四越来越穷 , 而张三越来越富裕 。
本文插图
有一年 , 连续几个月没下雨 , 发生了旱灾 , 庄稼颗粒无收 。 张三从城里买了许多大米 , 考虑到邻居李四家境贫寒 , 不忍心看着邻居饿肚子 , 心地善良的张三 , 亲自给李四送去一升米 , 想帮他渡过难关 。 李四心里充满感激 , 并说:“你的这份恩情 , 我永远不会忘记 。 ”
第二年春天 , 到了播种的季节 , 李四家里太穷 , 问亲戚借了一些种子 , 但还是不够 。 正当他发愁时 , 邻居张三又给他送来一斗米 , 并安慰李四:“大家都是邻居 , 感谢的话不用多说 , 谁都有困难的时候 , 互帮互助是应该的 。 ”连一口水都没喝 , 张三就回家了 。
本文插图
李四的妻子从娘家回来 , 得知张三给他们送了一斗米 , 非但没有表示感谢 , 还对丈夫说:“张三那么有钱 , 才给我们这点大米 , 太抠门了 , 真是为富不仁 。 ”另外 , 她逢人便说张三很坏 , 编造许多谎话 , 故意败坏张三的名声 。 几天后 , 张三得知此事 , 气得脸色煞白 , 感叹道:“好心送给他大米 , 反而养了个仇人 , 简直瞎了眼 。 ”
推荐阅读
- 冷先生讲:故事:民间故事之御赐木箱
- 姑嫂石@辽宁海城流传着一个民间故事,“小姑子成仙”,“嫂子成鸟”
- 微游甘肃:兰州鼓子,根植金城中的民间曲艺
- 东南网TB:民间借贷有风险 担保务需慎对待
- #书画印魏徵#民间“无名氏”书《全椒积玉桥残刻》
- 『华尔街见闻』中国1-3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6.1% 民间投资下降18.8%
- 「华尔街见闻」中国1-3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6.1% 民间投资下降18.8%
- 『华夏幻影』俗语香椿过房主人恐伤,是香椿树不能种在家里的意思吗?
- 『救援队』“蓝天救援队是民间组织,但危难之时大家都是勇士” ,张泉:转运4000万件抗疫物资的“蓝天勇士”
- 原告■鱼峰法院审结首例涉职业放贷人民间借贷纠纷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