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西汉王朝阶段性更替蕴含着深刻的经济逻辑( 三 )


「经济」西汉王朝阶段性更替蕴含着深刻的经济逻辑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七国之乱形势图
汉哀帝时期 , 随着社会阶层固化成为常态 , 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 大司马师丹说富人有数亿钱 , 而贫者没有一钱 , 其情形正如班固所说:"富者田连阡陌 , 穷者无立锥之地 。"为了解决贫富分化问题 , 汉哀帝进行过改革 , 实行"限田限奴令" , 规定诸侯不能购买辖区之外的土地 , 低等侯爵田产不能超过三十顷;诸侯可以豢养奴婢二百人 , 官吏的奴婢不能超过三十人 。
「经济」西汉王朝阶段性更替蕴含着深刻的经济逻辑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汉代奴婢
改革本来是好事 , 可以缓解社会矛盾 , 但是却没有坚持下去 , 反而引起了更大的问题 。汉哀帝宠幸董贤 , 允许其占有二千顷土地 , 人们发现皇帝带头破坏"限田限奴"政策 , 又继续兼并土地 。而且选官的察举制遭到了破坏 , 举孝廉等权力被世家大族把控 , 官僚系统达到了"上品无寒门 , 下品无世族"的境地 。三、为什么这个人是王莽
1、天下人的召唤
面对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 人们自然就会反抗 , 就像马克思发出的号召那样:全世界无产者 , 联合起来!当然 , 在汉朝 , 出头的人并不是农民 , 而是儒生 。汉武帝"罢黜百家 , 独尊儒术" , 儒学定为官方学说而得到空前的发展 , 但是要注意的是 , 此时的儒学已经不是孔子的儒家学说了 , 而是柔和了法家等多家学派的产物 , 是董仲舒迎合汉武帝加强统治的儒学 。
「经济」西汉王朝阶段性更替蕴含着深刻的经济逻辑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王莽像
"学而优则仕"是儒生的唯一出路 , 可是"则仕"的通道基本被世家大族给堵死了 。国家给过这些儒生希望 , 汉武帝设置刺史巡查官员 , 防止官商勾结;汉宣帝曾迁徙豪强数百万人到自己眼前(迁徙富豪家族到平陵) , 下令禁止不再铸造新的货币以防止被坏人利用;汉哀帝也颁布过"限田限奴令" , 可是这些"安全阀"却没有起到多大作用 。
「经济」西汉王朝阶段性更替蕴含着深刻的经济逻辑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五铢钱
这些儒生看到了一丝希望 , 希望通过改革回到孔子崇尚的周代富人"大同、礼仪社会" 。此时 , 随着一些先秦时期经文文献的出土 , 人们发现自己学习的儒学根本不是孔子的儒学 , 而是改造过的儒学 , 人们将先秦的经文称为古文经 , 当代流传的经文称为今文经 。人们越来越向往古文经里孔子所描述的"老有所养 , 幼有所教 , 贫有所依 , 难有所助"那样的社会 , 而且这种召唤越来越强烈 。
2、王莽接受了召唤
现代人们对王莽研究的比较多 , 认为王莽改制超越了那个年代所能接受的界限 , 所以才会失败 。不论王莽成败与否 , 他实在是一个心机非常深的人 。
王莽的成功 , 取决于他的延迟满足和审时度势 。外戚王莽本身接受过儒家教育 , 认同儒家观点 , 与儒生的关系非常好 。《汉书·王莽转》记载他"恶衣恶食 , 陋车陋马" , 在众人眼里王莽完全是一个高尚的、脱离的低级趣味的人 , 人们越来越觉得王莽这样的人应该当皇帝 。
「经济」西汉王朝阶段性更替蕴含着深刻的经济逻辑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古代儒生形象
信仰的可怕之处就在于人们会不计一切代价去实现它 , 比如藏传佛教的朝圣者为了到达拉萨 , 即使磕长头数年、夜宿冰雪高原也不改其志 。儒生们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不在乎谁当皇帝 , 最好谁能帮助他们实现大同社会谁就当皇帝 。恰好王莽谦谦君子形象越来越接近人们心目中皇帝的形象 , 于是经过几个回合的加封与推辞 , 王莽"禅让"成功 , 西汉灭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