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典雅:馆藏玉器的背后是博大精深的玉文化


中国古代玉器艺术发轫于新石器时代 , 历经商周、两汉、唐宋等几个发展高潮 , 至明清时期达到鼎盛 。
明清时期玉器沿袭唐宋以来世俗化、生活化的风格并加以发扬 , 尤其是乾隆时期 , 因玉料资源充足 , 玉材质地精良 , 玉器造型规矩 , 琢磨精致 , 集历代之大成 , 达到了玉器史的巅峰 。 由于历史的原因 , 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明清玉器数量多 , 质量佳 , 品种全 , 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明清时期玉器的基本面貌 。

巴蜀典雅:馆藏玉器的背后是博大精深的玉文化
本文插图

玉猪龙
红山文化(距今6000—5000年前)
高15、宽10.2、厚3.8厘米
辽宁省建平县采集
玉猪龙是红山文化玉器的代表作 , 这件是已知红山文化玉猪龙中形体较大 , 形制最规整的一件 。 白色蛇纹叶岩 , 肥首大耳 , 圆睛、吻部前突 , 口微张 , 獠牙外露 , 体蜷曲如环 , 扁圆厚重 , 背部有一穿孔 。 玉猪龙明确出土于墓葬中 , 而且成对佩戴在墓主人胸前 , 是社会地位、等级、权力的象征 , 是按照一定规格制成的原始“礼器” 。

巴蜀典雅:馆藏玉器的背后是博大精深的玉文化
本文插图

浮雕女织图碧玉插屏
清代
长34.5,宽24.7,厚1.45厘米
其一面浮雕妇女养桑上箔的情景 , 另一面浮雕妇女织布的场面 , 有人物、房屋、树木和小桥流水 , 生动逼真 , 极富绘画效果 。 下配有雕花木座 。

巴蜀典雅:馆藏玉器的背后是博大精深的玉文化
本文插图

兽衔环耳青玉簋
【巴蜀典雅:馆藏玉器的背后是博大精深的玉文化】清代
通高14.8、通宽21.8厘米
碧玉 , 仿铜簋式样 , 圆体 , 透雕龙首形双耳 , 兽吞式三足 , 有盖 。 器腹与盖的外壁浮雕饕餮纹下压雷纹地 , 盖钮透雕云龙纹 。 玉色深沉 , 器体厚重 , 极似青铜器庄重肃穆的韵味 。

巴蜀典雅:馆藏玉器的背后是博大精深的玉文化
本文插图

青白玉耳杯
清乾隆
长10.45、通宽8.1厘米
耳杯 , 又称羽觞 , 是古代的饮酒器皿 , 汉代多见漆质耳杯 , 清乾隆时期仿此器型制作玉耳杯 。 淡青色玉质 , 器体为瘦长的椭圆体 , 腹较浅 , 胎较薄 , 椭圆形圈足 。 器底中央阴刻隶书“大清乾隆仿古”六字 , 分三列纵排 。 通体磨制光润 , 秀丽素雅 。

巴蜀典雅:馆藏玉器的背后是博大精深的玉文化
本文插图

描金云龙纹青玉碗
清乾隆
口径11.5、底径5、高5.2厘米
青玉 , 内外壁均以金粉描绘四条两两相对的龙纹 , 内心还绘一盘龙 , 龙间空隙填绘缠枝莲花纹 , 底心描金楷书“乾隆年制”方形章 。

巴蜀典雅:馆藏玉器的背后是博大精深的玉文化
本文插图

青玉觚
明代
高18.1、宽5.65厘米
这件玉觚的玉质为新疆和田玉中的青玉山料 , 局部有边皮和绺裂 。 从器型到纹饰都是模仿青铜觚制作的 , 器型仿照商周青铜觚的样式 , 方体 , 分为上、中、下三部分 , 四个边棱及每面的中间均雕琢出脊的扉棱 , 并琢有青铜器觚上常见的雷纹和兽面纹 。

巴蜀典雅:馆藏玉器的背后是博大精深的玉文化
本文插图

青玉双鹅带盖小盒
辽代
辽宁义县清河门辽墓出土
高9.3、宽3.8厘米
青玉质 , 表面大部分呈黑色 , 似经过火烧所致 。 器体呈长椭圆形 , 自然放置时容器呈横卧状 , 器口在旁侧 。 圆雕同向交颈并卧的双鹅 , 其内腔为长管形 , 应是盛针之用 。 在器口的两侧各有一孔 , 与内腔相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