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风云客#80岁高龄大战金兀术, 竟死于一块木板,此人是梁山“五虎将”之一,
作为水泊梁山的五虎上将之一 , 呼延灼身经百战 , 屡立战功 。 梁山归顺朝廷后 , 南征方腊 , 损兵折将 , 呼延灼幸存下来 , 被授予御营兵马指挥使 , 年老后在平江府海盐隐居 。 靖康之耻 , 北宋灭亡 , 康王南渡 , 建立南宋政权 , 金军“搜山检海” , 捉拿宋高宗赵构 。 年老的呼延灼奋起余勇 , 力敌金军主帅金兀术 , 一场恶战 , 壮烈殉国 。 这件事是在《说岳全传》的第三十六回中所记载的 。
文章图片
在《水浒传》中 , 并没有明说呼延灼到底被何人所杀 , 只是说到“被金军埋伏不幸阵亡” 。 在方腊叛乱被平定后 , 作为梁上少数活下来的将领 , 在宋徽宗论功行赏时 , 呼延灼被授予御营兵马指挥使 , 成为了梁山将领中官职最高的武将之一 , 并也是最被徽宗信任的武将 , 他每日都随驾操练大军 。 之后呼延灼亲率宋朝大军北伐金国 , 大破金国四皇子金兀术大军 , 但是在杀至淮西时 , 被金军埋伏不幸阵亡 。
文章图片
【#三晋风云客#80岁高龄大战金兀术, 竟死于一块木板,此人是梁山“五虎将”之一,】而在《说岳全传》中 , 呼延灼确实死于金兀术完颜宗弼之手 。 当时 , 金兀术和军师哈密蚩商议 , 趁着南宋江防空虚 , 突袭金陵 , 南宋长江总兵杜充见金军势大 , 不敢抵挡 , 献了长江 , 以图富贵 , 投降了金兀术 , 迎接金兵过了长江 , 金兀术封杜充为长江王 , 令杜充叫开凤台门 , 全军杀入金陵城 。 当时康王赵构正在宫中与妃子张美人寻欢作乐 , 大臣乱纷纷来报 , 说金兵已经入城 , 赶快逃走 , 赵构大惊失色 , 啥也顾不上了 , 扔下美女宫妃 , 和李纲、王渊、赵鼎、等君臣七人 , 逃出通济门 , 仓皇逃窜 。 金兀术率兵进宫 , 扑了个空 , 赵构君臣七人 , 急急如丧家之狗 , 惶惶似漏网之鱼 , 脱掉龙袍 , 换了老百姓的衣服 , 一路不敢稍停 , 一直逃至海盐 。
海盐县主名叫路金 , 出城迎入 , 将君臣七人接
文章图片
到公堂 。 王渊说要往临安以避金兵 , 路金向赵构推荐隐居在本县的呼延灼组织兵马 , 以抗追兵 。 大家都知道 , 呼延灼当年是水泊梁山的五虎上将 , 武艺高强 , 英雄了得 , 却又恐如今年老 , 是否还能一战呢?呼延灼须发皆白 , 英气不减 , 请君臣们上城观战 , 如果赢了 , 君臣就在城中等待各地勤王兵马 , 如若不能取胜 , 君臣立即出城 , 速往临安 。 赵构当即应允 , 就与众臣一齐上城观战 , 叛徒杜充率兵先来到城下 , 高叫劝降 , 呼延灼下令打开城门 , 率兵迎战 。
呼延灼见到叛贼杜充 , 勃然大怒 , 舞双鞭来战 , 杜充举刀招架 , 战不数合 , 杜充这个渣渣岂是呼延灼的对手 , 一鞭将杜充抽落马下 , 结果了性命 , 命将杜充首级挂在城上示众 。 败兵报与金兀术 , 金兀术亲自率兵来战 , 呼延灼提鞭上马 , 奋勇出城迎战 。 在阵前金兀术眼见呼延灼威风凛凛 , 十分敬佩 , 随生招揽之心 , 便向呼延灼说道:“久闻得梁山泊聚义一百八人 , 胜似同胞 , 人人威武 , 个个英雄 , 某家未信 。 今见将军 , 果然名不虚传!但老将军如此忠勇 , 反被奸臣陷害 。 某家今日劝你不如降顺某家 , 即封王位 , 安享富贵 , 以乐天年 , 岂不美哉?”
文章图片
但呼延灼却是断然拒绝 , 他大声互斥到:“我当初同宋公明征伐大辽 , 鞭下不知打死了多少上将 , 稀罕你这样个把番奴!”遂即拿着武器就冲到金兀术的跟前 , 二人交手三十合后 , 金兀术渐渐不能敌 , 并暗赞呼延灼果然英雄了得 , 如若壮年 , 必不是对手 。 只是呼延灼毕竟已是迟暮之年 , 年迈力衰 , 不能久战 , 金兀术遂不敌 , 但仗着年轻 , 倒也能跟他僵持着 , 渐渐的呼延灼因年龄的问题 , 体力开始下降 , 觉得此时应该暂时退回城中休息片刻再战 , 于是拔马败阵 , 往城中败走 , 金兀术纵马穷追不舍 。
推荐阅读
- 风云一点通在全民祈祷日以耶稣之名抗疫胜利,你怎么看?,美国白宫信仰顾问
- 槐乡风云客坐上皇位之前他是干什么的?,玉皇大帝是如何坐上皇位的
- 风云秘史读懂已不再年少,少年不懂灭绝师太
- 风云传《天龙八部》:金庸为什么让萧峰死?因为他不得不死
- 风云传如果将乔峰换成郭靖杨过张无忌等人会怎样?只有他和乔峰结局一样
- [历史风云谷]极少打架却成就李小龙,世界咏春拳第一人叶问:从富二代到穷鬼
- 『槐乡风云客』不是康熙也不是乾隆至今却一直被忽略,清朝最有能力的一位皇帝
- 历史风云录:刻薄寡恩、重用外戚宦官——还原中兴之主汉宣帝不为人知的一面
- 【三晋风云客】其策划的“杯酒释兵权”,奠定了宋朝软弱的基调,宋太祖赵匡胤
- 史学课堂■唐宣宗与唐武宗反其道而行之,大唐风云:在宗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