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课堂■唐宣宗与唐武宗反其道而行之,大唐风云:在宗教上


史学课堂■唐宣宗与唐武宗反其道而行之,大唐风云:在宗教上
文章图片
会昌六年(公元846年)三月二十三日 , 唐武宗驾崩 。 皇太叔李忱即位 , 是为唐宣宗 。 甫登基 , 唐宣宗即刻施展了一系列的雷霆手段 。 隐忍了大半生的他 , 似乎迫不及待地要将唐武宗李炎所建立的一切彻底推翻 。
在宗教上 , 唐宣宗与唐武宗反其道而行之 。 他抑制道教 , 杖杀了捣鼓唐武宗灭佛的赵归真等数名大道士;恢复佛教 , 除了诏令在长安、洛阳二京增加寺庙外 , 听任僧人修复各已毁之寺庙 。 他以牺牲政府夺取寺院经济之利 , 争取信仰佛教的朝臣以及广大民众的支持 , 从而建立他的政治基础 。 厚实的政治基础 , 使他得以用自己的意志 , 来刷新政治 。
在政治上 , 他首先做的是为“甘露之变”平反昭雪 。 与唐文宗一样 , 唐宣宗虽为宦官所立 , 但同样久有诛灭宦官的心愿 。 他为文宗朝为诛灭宦官的“甘露之变”失败而扼腕长叹 , 但他又认为 , 事变虽由李训、郑注二人策划 , 但他们是小人;故除此二人外 , 对当时所有死于宦官之手的朝臣予以平反昭雪 。 这一举措赢得了受难者亲属及广大朝臣与士人的好评 。
其次 , 便是结束党争 。 首当其冲的就是武宗一朝的强势宰相李德裕及其党人 。 李忱正式执政的第二天就罢免了李德裕 , 此后短短的一年多时间 , 宣宗就把所有李党的重要成员 , 全部贬出了朝廷 , 用行动全盘否定了唐武宗的会昌政治 。 同时拔擢了一批新人 , 完成了对中枢神经的大换血 , 建立了他自己的执政班子 。
李忱还命人把《贞观政要》书写在屏风上 , 时常站在屏风前逐字逐句地阅读 。 此外 , 他还命翰林学士令狐绚每天朗读太宗所撰的《金镜》给他听 , 凡是听到重要的地方 , 便会让令狐绚停下来 , 说:“若欲天下太平 , 当以此言为首要 。 ”
有几件事足以证明宣宗确实非一般君主可比 。 有一次 , 到北苑打猎 , 遇到一个樵夫 。 李忱问他的县籍 , 那人回说是泾阳(今陕西泾阳)人 , 李忱就问他县官是谁 , 樵夫答:“李行言 。 ”李忱又问:“政事治理得如何?”樵夫说:“此人不善通融 , 甚为固执 。 他曾经抓了几个强盗 , 这些强盗跟北司的禁军有些交情 , 北司就点名要他放人 , 李行言不但不放 , 还把这几个人杀了 。 ”李忱听完后一言不发 , 回宫后就把此事和李行言的名字记了下来 , 钉在了柱子上 。 事情过去一个多月后 , 恰逢李行言升任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刺史 , 入朝谢恩 , 宣宗就赐给他金鱼袋和紫衣 。 有唐一代 , 这象征着极大的荣宠 , 尤其在宣宗一朝 , 这样的赏赐更是绝无仅有 。 李行言受宠若惊 , 又大惑不解 。 宣宗就命人取下殿柱上的帖子给他看 。
还有一次 , 宣宗到渭水狩猎 , 路过一佛祠 , 看见醴泉县(今陕西礼泉)的一些父老正在设斋祷祝 , 祈求任期已满的醴泉县令李君爽能够留任 。 宣宗将这个县令的名字默记在心 。 后来怀州刺史出缺 , 宣宗遂亲笔写给宰相一张条子 , 将此职授予李君爽 。 宰相们愕然良久 , 不知道一个区区的醴泉县令何以能上达天听 , 得到皇帝的青睐 。 随后李君爽入朝谢恩 , 天子将此事一说 , 宰相们才恍然大悟 。
又有一次 , 主管财政的大臣在奏疏中把“渍污帛”(被水浸湿污染的布帛)中的“渍”写成了“清” , 枢密承旨孙隐中就把那个错字的笔画修改了一下 。 不料宣宗拿到奏疏 , 一眼就看见了那个被涂改过的字 , 顿时勃然大怒 , 下令追查涂改奏疏的人 。 孙隐中随后便以“擅改奏章”的罪名遭到了处罚 。
唐宣宗不仅在治理朝政上极其认真 , 就连生活中的一些琐碎事务也是如此 。 宫中负责洒扫的那些杂役 , 只要他见过一面 , 就能记住他们的姓名和各自的职能 , 所以不管宫中要做什么事 , 派什么活 , 他往往随口就能点名让人去干 , 而且每次派任都毫无差错 , 让宫中的宦官和差役们咋舌不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