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研究:雪貂和猫对新冠病毒易感 可发生“猫际传播”

新冠病毒被认为起源于蝙蝠 , 和来自中华菊头蝠冠状病毒RaTG13(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石正丽研究员团队2013年在中国云南采集)在核苷酸序列水平上有96.2%的相似性 , 但这是一种此前在人类和其他动物身上均未检测到过的一种新型冠状病毒 , 它的出现新带来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 其中就包括除人类之外 , 其他是否有宠物、畜禽也可能被新冠病毒传染?
当地时间4月8日 , 顶级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在线发表了论文Susceptibility of ferrets, cats, dogs, and different domestic animals to SARS-coronavirus-2。 这项研究旨在弄清楚一些问题:新冠病毒会传染给其他动物物种 , 从而成为感染的蓄水池吗?新冠病毒感染在人类中有多种临床表现 , 从轻微感染到死亡 , 那么在其他动物中是如何表现的?随着疫苗和抗病毒药物开发的努力 , 哪些动物可以最精确地用于模拟这些药物或疫苗对人类的效果?
【新冠】研究:雪貂和猫对新冠病毒易感 可发生“猫际传播”
文章图片

为解决这些问题 , 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动物疫病防控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研究团队评估了不同模型实验动物和宠物、畜禽对新冠病毒的易感性 , 通过实验感染新冠病毒 , 观测接种动物及同居动物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 , 检测器官组织病毒载量、呼吸道和肠道病毒排放及动物体内针对新冠病毒抗体转阳情况 。
他们的研究显示:新冠病毒在狗、猪、鸡和鸭子身上复制能力很弱 , 但能在雪貂上呼吸道和猫的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高效复制 。 实验感染猫能够通过空气传播新冠病毒;部分猫感染后可导致严重发病甚至死亡 , 低龄猫发病明显较大龄猫严重 。
组织病理学观察证实 , 病毒感染猫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肺脏炎症与肠道粘膜损伤;免疫组化研究发现上呼吸道(鼻腔、上颚、扁桃体)粘膜上皮及嗅球细胞、气管及支气管粘膜黏液腺上皮细胞、小肠粘膜上皮等部位存在大量病毒感染 。
该论文通讯作者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动物流感基础与防控研究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陈化兰 ,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所长、国家动物疫病防控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主任步志高 , 以及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党委书记、BSL-3实验室主任武桂珍 。 此前的当地时间3月31日 , 研究团队已率先在预印本平台bioRxiv上发表了该项研究 。
值得一提的是 , 国家动物疫病防控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是中国现有的两个P4(生物安全等级四级)实验室之一 , 另一在中科院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 。 这项研究中的所有感染新冠病毒的实验均在P4实验室中进行 , 获得中国农业农村部的批准 。 动物研究和动物福利方案由中国农科院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官网发布的新闻稿中提到 , 哺乳动物及禽类中一直有不同的冠状病毒流行 , 但这些冠状病毒大多仅限于感染特定种属动物 , 一般不能感染人类 。 同样 , 人间常见的几种冠状病毒也不感染其他动物 。 但是 , 来自蝙蝠的某些冠状病毒 , 如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病毒 , 往往可以感染多种动物和人类 。
新冠病毒目前在全球大范围的人群中流行 , 传入与人类密切接触动物的风险与日俱增 。 因此 , 迫切需要开展与人密切接触家养动物对新冠病毒的易感性研究 , 评估家养动物是否面临新冠病毒危害并成为潜在中间宿主的风险 , 为防控新冠病毒提供科学依据 。
另外 , 鉴于目前COVID-19全球流行情况 , 其演变为常在传染病的可能性很大 , 急需建立稳定、可靠的动物感染模型 , 满足疫苗和药物研发评价需求 。
研究团队强调 , 对猫新冠病毒的监测应被视为消除目前COVID-19流行的一种辅助手段 。 他们呼吁 , 密切监测和保护疫区的猫 , 避免其接触传染源 , 防止其成为可能的传播宿主或储存宿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