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场疫情让日本学者惊醒:绝不可与中国发生冲突( 四 )
话说回来 , 国家没有巨大的危机感 , 国人的安全感从何而来?一场疫情 , 中国人在粮食上的安全感 , 彻底藏不住了 。 不仅吃得饱 , 还要吃得好我们国家一开始 , 在粮食产量上并不占优势 。 中国的面积大 , 可耕地面积却不多 。 只占世界耕地面积的8.6%的情况下 , 中国还要养活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的自己人 。
困难程度 , 可见一斑 。 挨饿 , 是我们老一辈人切切实实 , 埋在心底的隐痛 。 大量进口固然是一条出路 , 但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 才是我们中国的作风 。 耕地既然有限 , 我们就开始在农作物本身能不能增产上做文章 。 杂交水稻 , 是袁隆平给出的答案 。 水稻是种娇贵的作物 , 生长要求很高 。 可这种适应性更强的水稻 , 被世界称作"东方魔稻" , 可以在丘陵、山区等各种环境下种植 。 增产有了保障 , 也就解决了中国十几亿人的饥饿问题 。 在某次接受采访的时候 , 袁隆平曾动情地说 , 不会再有人挨饿了 。 吃饱只是第一步 。 走出了第一步 , 国家又开始考虑如何让大家吃得更好更均衡 。 那时候北方的冬天 , 都是白菜和萝卜当家作主 。 要想在冬天吃到水果和新鲜蔬菜 , 无异于天方夜谭 。
国家决定让寿光开始仿照东北的大棚来种蔬菜 。 可没人信靠晒太阳就能在冬天种出其他季节的蔬菜来 , 而且建一座冬暖大棚 , 要花7000块钱 。 7000块钱 , 可以在当时的寿光农村 , 建一栋房子都绰绰有余了 。 派人去劝农户认可大棚后 , 当地政府咬牙拿出2亿元的补贴和数千万的贷款 , 鼓励家家户户这样搞大棚 。 目的就是要让中国人在冬天也可以吃得有滋有味 , 有声有色 。
短短几年之内 , 寿光就种出了很多在冬天本来不可能出现的黄瓜、番茄等果蔬 。 国家搞的大棚蔬菜 , 对新技术的执念有多高呢?晒日光的大棚 , 在寿光都已经更新到了第七代 。 国家把种菜这个农活 , 硬是玩出了高科技和国际范儿 。 地里的菜需要阳光需要湿度需要水分 , 用手机上的智能软件一操作 , 都可以安排得明明白白 。
寿光出名 , 还是因为去年的一场洪灾 。 利马奇台风带来的暴雨 , 让许多大棚毁于一旦 。 大棚里的蔬菜还没采摘 , 也跟着遭了殃 。 直接后果是 , 寿光当地的蔬菜价格井喷式的增长 。 香菜涨到接近30元一斤 。 黄瓜从几毛 , 涨到了6块 。 寿光一涨 , 全国的蔬菜都开始了波动 。 吃菜太贵可不行 , 国家立马又启动应急修复机制 , 展示了另一种"中国速度":1个月之后 , 寿光道路和房屋基本重建 , 受损较轻的大棚开始又一波长着绿油油的蔬菜;5个月之后 , 所有大棚的修复工程胜利在望 , 新大棚的蔬菜已经上市流通 , 进入家家户户的餐桌 。
吃得饱是基础 , 吃得好是追逐 。 中国人的餐桌始终丰富多彩 , 不过是国家对于这六个字的身体力行 。 也许我们不曾想到 , 一点小小的口腹之欲背后 , 承载着多少年、多少人的奋力前行 。 就算偶有体会 , 也不过是国家轻描淡写的一次稳定价格 , 就带过去了 。 人间烟火味 , 最抚凡人心 。 这种不需要担心饥饿 , 反而困惑吃点什么好的日常幸福 , 真的并非人人都唾手可得 。
中国人的幸运
再也藏不住了
中国人到底有多幸运?好像每一次危险时刻 , 总是有人挺身而出 , 为之化险为夷 。 饥饿时 , 有袁隆平数十年如一日的努力 。 年近九旬的袁隆平现在还不肯退休 , 思索怎么让娇贵的水稻在盐碱地上"接地气" 。 如今在青岛的万亩海水稻已经试产成功 。 我国有十几亿亩这样的盐碱地 , 多1亿亩地的海水稻种植 , 粮食产量就可以多养活8000万人 。 这样即便耕地有丰年荒年 , 收成不好的年份 。 我们依然可以做到"手里有粮 , 心里不慌" 。 甚至我们还可以反哺世界 , 让更多人和饥饿 , 不再打一个照面 。
推荐阅读
- [海军]32年过去了,有人质问:中国为何从不纪念314海战的烈士们?
- #美国#再次反转,美国防部长正式宣布:呼吁给中国“施压”
- 伊朗@疫情之下的建军节,伊朗举行了一场特殊的阅兵式……
- [美国]中国修订死亡病例数后,特朗普“坐不住了”
- ##印度海军基地出现新冠肺炎疫情,已有21名海军士兵确诊
- 【养老院】英国半数养老院出现疫情,数十万老人命运难测
- 『病例』1传44 哈尔滨疫情出现跨省传播 河南对所有入境人员核酸检测
- 世卫组织:世卫组织肯定中国订正病例数据 G7其他6国均表达对世卫组织支持
- 「印度」隔离床位新增10万!印度疫情不容乐观
- 【莫斯科】这场“莫斯科保卫战”,中国专家“逆行”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