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南京:江苏90后武汉战疫记( 二 )


“手感很差” , 吴罡说 。 平时非常简单的动脉采血 , 现在只能凭经验、细心和耐力慢慢摸 , 平常两分钟就完成了 , 现在可能需要5分钟甚至10分钟才能完成 。 后来规定戴三层手套就行 , 触感上就好了一些 。
厚重的防护装备 , 让体力消耗很大 , 尤其是对于李宗育这样的女孩子 。 “穿着层层叠叠的防护服 , 密不透气 , 几乎要窒息 。 ”李宗育回忆 , 刚去的半个月 , 医护人手不够 , 大家全凭意志支撑 。
更具挑战的是 , 李宗育原来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南医院的CCU工作 , CCU是重症冠心病患者的专科科室 , 所用仪器比较普通 , 而ICU是综合科室 , 仪器更全面、更高级 。 来到中南医院的重症ICU , 很多仪器她以前都没接触过 , 对这些仪器的熟悉需要一个过程 。
时间不等人 , 进病房就是进战场 , 来不得一点迟疑和错误操作 。 多次重复使用的吸痰管 , 是新冠肺炎病房里经常要使用的装置 , 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被污染 , 必须熟练掌握手法 。 李宗育跟同事“抢”吸痰 , “今天所有的吸痰我全包了 。 ”一个病房二三十个病人 , 有痰就要吸 , 两小时翻身一次也要吸 , 一天下来至少要吸三四十次 , 她很快就熟练掌握了吸痰操作 。 还有很多类型的插胃管的鼻饲营养泵 , 在病人即将治疗结束时 , 她主动去卸下来 , 利用间歇时间 , 很快就学会了装卸 。 8个小时不吃不喝 , 从病房出来的时候 , 她的衣服总是湿得透透的 。
顾德玉、郑智宙和高伟 , 是第三批江苏支援湖北医疗队的队员 。 2月2日来到武汉 , 他们和战友落地即接管了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一个重症隔离病房 。
重症病房里的护理工作 , 千头万绪 , 拼的不仅是体力 , 还有细致耐心 。 许多重症病人都有基础性疾病和并发症 。 郑智宙值班时 , 一位68岁的老人3个多小时未能解出小便 。 郑智宙查看了他的病历 , 发现他有良性前列腺增生 , 立刻联系医生给他开药吃 , 过了半小时 , 见没有反应 , 郑智宙又用热毛巾为他揉敷 , 辅以听水流声 , 还是不行 。 这时候 , 又过去了一个多小时 , 老人憋得脸色蜡黄 , 不断捶胸顿足 。 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导尿过程十分麻烦 , 但是看着老人痛苦的神情 , 郑智宙还是戴着厚重的手套为老人实施导尿操作 , 20分钟后 , 导尿成功 , 老人如释重负 。
【武汉南京:江苏90后武汉战疫记】高伟身材魁梧 , 但照顾起病人来却出人意料地耐心周到 。 除了输液打针 , 熟练操作各种仪器 , 高伟总是会悉心照料无法自理的病人 。 一位80岁的老人 , 一开始只能躺在床上吸氧 , 下床就喘得厉害 。 高伟一勺一勺喂饭菜给他吃 , 水果都要切成小块的丁 , 便于老人食用 。 等他们即将离开中法新城院区时 , 老人已经可以自己下床走路、活动、吃饭了 。 “看到爷爷好转 , 我别提有多高兴了 。 病人能好转 , 这就是支撑我的信念 , 苦一点累一点都值得 。 ”高伟说 。
顾德玉要操心的事情更多 。 他是江苏援湖北医疗队护理C组的组长 , 不仅要下临床 , 还得协调组员的工作、生活安排 , 以及技术指导 。 全组13个人 , 每天 , 他要看着组员把防护服全部脱完 , 安全离开 , 交接班结束 , 才最后一个离开 。 “做组长就要有担当 , 首先自己技术要过硬 , 其次考虑问题要周到 , 再次跟大家沟通、表达的方式要比较妥当 , 这样团队才会和谐 。 ”顾德玉说 。
在中法新城院区重症隔离病房 , 顾德玉他们护理的是介于重症到危重症之间的病人 。 令他感到非常自豪的是 , 八九十个病人 , 实现了零死亡 。
归途
来到武汉已经61天了 , 尽管工作特别繁重 , 但是对家人的思念越来越浓烈 。 出门时 , 郑智宙的女儿刚满两个月 。 女儿出生时 , 14天陪产假 , 郑智宙从早到晚照顾孩子 。 他对喂奶和拍嗝的技术很自信:两个小时喂一次奶 , 喂完奶拍嗝要持续5到10分钟 , 一定要等女儿打嗝后才能放到床上 , 最好是斜侧卧 。 爱人还在休产假 , 带女儿挺辛苦的 , 郑智宙感觉很内疚 , “报名的时候没想那么多 , 就想着不能让科室的女生来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