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开采天然砂石污染环境 机制砂石产业升级势在必行( 二 )


《指导意见》提出 , 在符合安全、生态环保要求的前提下 , 鼓励和支持综合利用废石、矿渣和尾矿等砂石资源 , 实现“变废为宝” 。
浙江温州一家混凝土有限公司经理在接受《法制日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说:“在附近有些小型企业经营者眼里 , 尾矿砂利用价值远没有河道砂和新开发的矿山价值高 , 这是因为他们尚未看到尾矿的市场投资空间和潜力 。 ”
违法开采天然砂石
破坏景观污染环境
河道砂石是保障砂石供应的重要来源 。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 , 根据河砂资源以及河湖管理保护的实际情况 , 《指导意见》提出要坚持疏堵结合 , 既堵后门又开前门 , 在打击非法采砂的同时 , 大力推动科学、合理、有序开发利用河砂资源 , 缓解砂石市场供需矛盾 。 “一是加快河道采砂规划编制 , 二是推行统一开采管理 , 三是加大河道航道疏浚砂利用力度 , 四是规范和优化许可管理 。 ”
“不合理的河道采砂行为会破坏水生生物栖息地及繁衍环境、造成附近水域水质污染、破坏水面景观 , 甚至可能影响河道堤防工程的防洪功能和涉河建筑物安全 。 采砂行为终止后 , 水生态系统恢复得也非常缓慢 。 ”中国政法大学环境法研究基地主任王灿发教授说 。
据了解 , 早在2014年 , 鄱阳湖和洞庭湖就已成为长江砂石采挖的“重灾区” 。 其中 , 鄱阳湖采砂船数量一度高达450艘 , 一年的采砂量甚至达到鄱阳湖20年沉砂量 。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 近一段时间 , 由于地理和成本因素 , 净化海砂已成为部分沿海地区建筑用砂的重要来源 。 但海砂氯离子含量高 , 直接使用会给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安全带来隐患 , 必须经过严格净化处理 , 确保氯离子含量满足标准规范的要求 , 才可以用于建筑工程 。
“近年来 , 非法盗采海砂行为也日益增多 , 过度开采海砂让部分海洋生物的栖息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 数量急剧下降 , 甚至会引发沿海地区海水倒灌的问题 。 ”王灿发说 , “非法机制砂石采集行为也对生态环境保护起到了负面作用 。 ”
2017年 , 据中央第六环境保护督察组相关负责人介绍 , 根据2016年卫星遥感监测数据分析情况 , 在陕西秦岭 , 区域270多处矿山开采点中 , 60%以上存在违法违规问题 , 生态破坏面积达到3500多公顷 。
王灿发认为 , 开山炸石这样的资源采集行为除了严重影响自然景观 , 损害山脉的重要生态功能外 , 还可能进一步加剧水土流失 。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督察二处副处长邢长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 《指导意见》的一个重要导向就是要加强砂石行业生态环境保护 , 坚决做到“开前门、堵后门” 。 砂石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不是粗放无序发展 , 而是要统筹做好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 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 。
分类应对精准规制
鼓励企业升级改造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 , 近年来 , 建设用砂供需矛盾突出、价格快速上涨 , 一些地方河道非法采砂问题突出 , 危害十分严重 。 近两年 , 媒体也曝光了一些非法采砂案例 , 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 对此 , 《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强非法采砂综合治理 , 全面遏制河道非法采砂乱象 。 具体措施包括:
压实主体责任 , 要逐河段公布采砂管理河长、行政主管部门、现场监管部门和行政执法部门4个责任人名单;突出重点 , 开展非法采砂专项整治 , 实行台账管理 , 发现一起、打击一起 , 切实维护采砂秩序 , 确保河道安全;坚持清理整治与建章立制相结合 , 建立非法采砂问题“查、认、改、罚”快速查处机制 , 加强部门合作、联合执法打击等制度 , 推动建立河道采砂管理长效机制 。
对于当前砂石行业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杨建顺告诉《法制日报》采访人员 , 主要是由于相关法律法规所设置的采砂许可制没有得到很好执行 , 在砂石需求大于供应的背景下 , 导致高额利润诱发非法采砂挖砂现象不断出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