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历史那些事』说说历史上文人间的“羡慕嫉妒恨”,从“文人相轻”到“相害”

“文人相轻”语出三国时期魏曹丕《典论·论文》“文人相轻 , 自古而然” 。 文人 , 有文化有德行之人 , 相轻 , 互相轻视、鄙薄 。 文人相轻的现象自古就一直存在着 , 从未消停过 , 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羡慕嫉妒恨” 。
『说说历史那些事』说说历史上文人间的“羡慕嫉妒恨”,从“文人相轻”到“相害”
文章图片
春秋时期 , 百家争鸣 , 百花齐放 , 道、儒、墨、法等诸子百家 , 各领风骚 , 互攻长短;战国时齐桓公设置了谡下学宫 , 招揽天下士子辩论治国之道;庞涓嫉妒孙膑施以膑刑致其残;苏秦张仪掀六国合纵连横 , 天下不宁;秦相范睢睚眦必报;三国周瑜被诸葛亮气的吐血而死;南北朝温子升、邢邵、魏收互相看不起;唐杜牧诋毁白居易;宋王安石、司马光、苏轼互相倾轧;明徐有贞嫉妒于谦怂恿皇帝将其处斩......这样的例子举不胜数 。
“夫人善于自见 , 而文非一体 , 鲜能备善 , 是以各以所长 , 相轻所短 。 里语曰:‘家有弊帚 , 享之千金’ 。 斯不自见之患也” 。 曹丕《典论·论文》
01.文人相互倾轧,社会丑态百出
一、追捧倾慕
唐时期的诗文达到中国诗文的鼎盛时期 , 诗人互相追捧倾慕屡见不鲜 。 张籍追杜甫“还君明珠双泪垂 , 何不相逢未嫁时” , 杜甫赞李白“笔落惊风雨 , 诗成泣鬼神” , 李白慕孟浩然“吾爱孟夫子 , 风流天下闻”等等 , 更有白居易的热粉葛青 , 在身上纹了30多首白居易的诗 , 人称“白舍人行诗图” 。
『说说历史那些事』说说历史上文人间的“羡慕嫉妒恨”,从“文人相轻”到“相害”
文章图片
诗人张籍是杜甫的超级大粉丝 , 他有一个怪癖 , 每天把杜甫的诗烧掉一首 , 将烧后的灰和以蜂蜜服用三勺 , 认为自己也能写出和杜甫一样的诗来 。
【『说说历史那些事』说说历史上文人间的“羡慕嫉妒恨”,从“文人相轻”到“相害”】二、唇语相讥
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 即文人间的相互谩骂、诋毁 , 借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的声誉 。 或以己所长 , 攻彼所短 , 或各执所词 , 争斗不休 。
唐时受“牛李党争”影响 , 白居易、元稹诋毁张祜 , 白居易的《不致仕》暗指的就是张祜 , 元稹更是在唐穆宗面前诋毁张祜“雕虫小巧 , 壮夫不为 , 若奖激太过 , 恐变陛下风教” 。 杜牧为张祜鸣不平 , 作《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 , 指桑骂槐说白居易有眼无珠 。
『说说历史那些事』说说历史上文人间的“羡慕嫉妒恨”,从“文人相轻”到“相害”
文章图片
白居易《不致仕》:七十而致仕 , 礼法有明文 。 何乃贪荣者 , 斯言如不闻?可怜八九十 , 齿坠双眸昏 。 朝露贪名利 , 夕阳忧子孙 。 挂冠顾翠緌 , 悬车惜朱轮 。 金章腰不胜 , 伛偻入君门 。 谁不爱富贵?谁不恋君恩?年高须告老 , 名遂合退身 。 少时共嗤诮 , 晚岁多因循 。 贤哉汉二疏 , 彼独是何人?寂寞东门路 , 无人继去尘 。
杜牧《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百感中来不自由 , 角声孤起夕阳楼 。 碧山终日思无尽 , 芳草何年恨即休?睫在眼前长不见 , 道非身外更何求?谁人得似张公子 , 千首诗轻万户侯 。
『说说历史那些事』说说历史上文人间的“羡慕嫉妒恨”,从“文人相轻”到“相害”
文章图片
三、朝堂之争
这种情况基本发生于封建皇权统治下的文官集团内部 , 文官集团各党各派政见不合、众说纷纭、互相倾轧、争权夺势 , 以致咆哮朝堂 , 甚至大打出手 。
宋时大文豪王安石、司马光、苏轼互相倾轧了大半生 。 宋神宗时以王安石为首的新派和以司马光、苏轼为首的旧派争锋相对 , 后来神宗死后哲宗起用了司马光 , 司马光将王安石的新法一概废除 , 苏轼作为司马光的门生 , 他也劝说“新发不可一概而废” , 司马光不听 , 气得苏轼大骂“司马牛!司马牛!”
『说说历史那些事』说说历史上文人间的“羡慕嫉妒恨”,从“文人相轻”到“相害”
文章图片
四、致人死地
如果说互相骂骂、争争也就算了 , 要是发展到害人的地步可就无法挽回了 。 俗话说“兔子急了都咬人” , 看似羸弱的文人也有发威痛下杀手的时候 , 文人一旦发起狠来 , 往往是致人于死地 , 以绝后患 。 尤其是身居高位的权臣 , 一手遮天 , 杀几条人命又算得了什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