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政府不通过给每个国民设定一个每月工资的方法来发行货币
因为没有任何办法可以量化每个人的价值。也就是说,无法给每个人定工资。
就这么简单。
还有,这个脑洞开得并没有意义。分散货币之后,政府就再也无力组织任何较大规模的活动了,包括国防、科教文卫、包括衣食住行,包括你家门口的马路都没钱修补了。
分散货币,其实也是分散资本。而集中资本,是古往今来任何国家、任何朝代、任何企业、任何组织、任何宗族都不约而同采取的办法。比如某些宗族举全族之力,支持杰出族人上京赶考的;比如某些家庭举全家之力支持学习最好的那个人继续求学的……
可见,就算你可以给每个国民设定月工资,但其他组织为了组织的发展壮大,一样会让这些资金集中起来,发挥更大的作用。然后又会回复到现在的制度。
■网友的回复
文不对题的哈,高福利政策确实在欧美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其一是人性本恶,真有相当多的人躺着吃福利,而不工作干活。其二,导致国家财政入不敷出。所以,一个问题是再好的制度也会面临人性的阴暗一面,即制度与人性的平衡问题。另一个问题是福利与经济活力如何协调的问题。
■网友的回复
作为一个曾经的经济狗斗胆再来回答个问题。题主的想法很好,短期内的确可以解决很多滥发货币和财富留在少数人手里的问题。但是这么发货币在长期内会发生很多问题。我们先不说到底要怎么把这些钱发到每一个人手里,就说说长期内这么发货币会发生什么问题。不管题主信不信,其实生活中的所有消费品其实都是消耗品,包括买的房子,车子这些看起来非常保值的东西,但是钱是永远存在的。既然所有消费品都是消耗品,但是钱是永远存在的,长期下来一定会出现钱多货少的问题。题主说的每月挣400的可以吃饺子,每月挣600的可以吃海鲜,这些东西吃了就没了,但是你消费掉的这400和600块钱却会一直存在。假设这个世界上就三个人,一个厨师和两个消费者。在产能不变的情况下,按照工资发钱第一个月会非常的合理,每个人按需消费,靠吃饺子和吃海鲜把钱花完了,那么第二个月呢?饺子和海鲜还是那么多,但是这两个消费者加起来又赚了1000块。加上厨师上个月挣到的1000块,现在世界上就有2000块钱了,但是吃的还是只有1000块的价值,这就造成了通货膨胀。题主可能会说厨师可以把这1000块钱消费掉啊,那么咱们就加一个条件,就是厨师做饭的材料正好也是这两个人生产的,厨师可以拿这1000块钱去买材料,钱不就花出去了。但是要知道,当厨师花了这笔钱买材料,那么这两个消费者就相当于自己又赚了1000块,这时候他们的工资就变成2000块了,那么这多出来的1000块钱怎么办?所以应该发多少钱理论上来讲是要根据国家的产能来定的。还是之前的例子,海鲜和饺子加起来值1000块,如果这个世界上只有1000块,那么这两个消费者花掉了这1000块后厨师就可以拿着这1000块再去找这两个人买材料,这么转一圈后饺子和海鲜还是那个价格,这是不是更合理一些?题主还说道觉得钱都跑到房地产商和金融市场里,这不合理。实际上在现有经济条件下这是必然的,也是合理的。房地产是按照需求定价的,题主应该是个住在省会城市或者沿海富裕地带的人,并没有感受到。实际上现在我国的情况是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的房价一直在涨,三四线中小城市的房价比较稳定,而小地方的房价一直在下跌(手机码字不好找资料,回头再说吧=。=)。人都在往大城市集中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至于金融业,其实金融业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行业,金融业能存在这么多年就是因为有它存在的必要性。实际上金融业是现代各个行业的润滑油,正因为金融业的存在各个公司才能够通过借钱买更多的材料和设备,从而加大生产。实际上题主说的这种发放货币的方式也不是没有,其实以前的粮票等各种票实际上就是按照工资发放货币的一种方式。你工作卖力就给你多一些粮票,你就可以以更低的价格买到吃的,实际上就是发了工资。这个模式当年之所以可以存在很长时间甚至看上去很合理是因为买吃的的人最后粮票是要交还给政府换钱的,所以多发出来的这些粮票实际上最后就消失了。至于换出来的这些钱又是哪里来的呢?就是每个挣粮票的人交的税(因为大家其实还是有工资的,尤其是城市居民),所以实际上市面上的钱并没有变多。让我们回到现代再看,按照工资印钱我们会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这些钱怎么发到每个人手里?如果我们雇人专门负责给每个人发钱那么这些人的工资怎么发?因为他们实际上并没有为这个社会创造任何价值啊?这还是没有提到现在的流浪汉,他们什么产出都没有总不能让他们饿死吧。所以短期内题主说得可能很有可行性,但是长期下来一定会造成各种各样的问题。一点浅见,权当抛砖引玉了。(捂脸跑)
■网友的回复
你说的方法其实有一定道理,只不过经过演变后成了“直升机撒钱”方案,感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这种方案之所以没有被执行,除了通胀之类的因素以外,最重要一点是,这是毒品方案。经济振兴靠的不是货币的多寡,而是对于市场的信心。每个人手里钱多了,短时间确实能够刺激消费,形成短暂兴旺。但是过后又会变成老样子,钱照样在大宗商品提供商手里屯着,老百姓赚钱能力不足。又穷了。举个例子,月薪3000其实已经可以吃喝不愁了。如果再给你3000的信用额度,简直可以爽上天了。但是为什么大家拿着数倍于3000的工资依然喊穷呢?因为大家对生活没有信心,所以需要储蓄(贷款)买房,买车,买大宗商品,储存养老金。这样一来,可支配收入少了,钱的流动性就降低了。最终钱又沉淀下来了。为什么我国80年代的时候,工资不高但是人民的生活热情高?因为那时候不用买房,不用考虑养老问题。每个月挣400的可以吃饺子,挣600的可以吃海鲜。所以人民也乐意投入生产,而生产是经济的重要环节。
■网友的回复
本问题关注的是我国宽松的货币政策新增的货币为什么投入到地产、基建以及以股票为代表的金融市场,而没有进入实体产业。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我国金融体系垄断程度较高,在位的金融企业没有进行金融服务创新和提升自身风控水平的激励,很多有资金需求的企业无法通过合适的服务载体来进行融资。证券一级市场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市场化机制,行政干预的痕迹较为明显,这导致企业难以形成稳定的预期。银行业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长期垄断所形成的垄断者的基因以及所形成的市场基数,加之民营银行的规模和体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在企业融资领域对国有商业银行形成威胁,这导致国有商业银行创新激励严重不足。而新的金融企业难以进入该市场,这时出现了“市场真空”。此外,我国的银行的独立性不强,与政府及国企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商业银行的决策不是真正意义上独立的商业决策,受政治影响较大。不管是稳增长,还是调结构,国有企业是实现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和载体,这时商业银行的贷款投放也自然偏重国企。国企的盈利能力较为低下,在获得低廉的银行贷款后,不是将其投放于提升自身竞争力,而是通过股市、房地产赚取容易的利润。因此,宽货币政策而低实体投入的根源是扭曲的金融体系和低效国企占用大量货币,而有盈利潜力的企业获得“主流融资”的成本较低所致。第二、不断高企的劳动力、制度、税收等成本,惨烈的同质化竞争、居民低消费预期所带来的缓慢增长的市场规模和海外市场不景气,企业也没有创意十足的投资项目很多企业对未来缺乏信心,面对不确定的未来企业选择“以不变应万变”,他们不愿为未来融资。即:货币缺乏落地的载体。至于依据国民工资直发货币,会有以下潜在问题:第一、执行成本高。搜集每个公民的卡号耗费成本惊人,而且涉及到个人隐私问题。第二、如果不解决居民不敢消费的制度性障碍,也于事无补。第三、这会带来通货膨胀,相比较加税,通货膨胀对经济运行的危害更大。
■网友的回复
【为啥政府不通过给每个国民设定一个每月工资的方法来发行货币】 你帮盖某把九头蛇借中国的国债要回来我给你1亿刀并且帮你圆梦。。。。
■网友的回复
发行工作归央行管,但是央行又不负责福利问题。如果政府负责发钱,那还得通过国债,那到时候国债可能就没有普通人买了。因为那就好比说有个人问你借钱,用途是扔掉,那你怎么敢借。再有就是央行每年发行的基础货币本身也没有很多。
推荐阅读
- 为啥结婚的时候,不仅新郎要挨打,伴郎伴娘也要挨打
- 为啥有漂亮女生坐我旁边的时候我的学习注意力就会变得特别高
- 为啥当今社会大多数男生特别宠爱女朋友甚至到了对女生下跪求原谅感觉中国男女生交往双方并不平等
- 都说享骑电动车不好,可是为啥还是有很多人用
- 为啥有的人可以快乐的工作
- 为啥在朋友间总是感觉自己吃亏,被占便宜,怎么样才能改变这种境况
- 为啥中国人在国外旅行的时候,会抱怨“此地太多中国人”
- 消费者吃了含罂粟的凉皮被居留15天,而做凉皮的老板只拘留了10天,为啥
- 明明抽烟不好为啥就是不肯戒,啥心态
- 怎样通过吃和运动或者外敷来让皮肤变得紧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