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秦失其鹿,云浮得之

秦二世三年八月 , 赵高在秦王朝的皇宫中上演了“指鹿为马”的闹剧 , 这出闹剧表明秦朝正在逐渐走向衰落、灭亡 , 之后陈胜吴广振臂一呼 , 天下响应 , 秦朝正式宣告覆灭 , 于是后人用“秦失其鹿 , 天下共逐之”这句话来概括这段历史 , 寓意秦朝失德而众叛亲离 。而同样在秦汉之际 , 在遥远的岭南地区西江中游南岸 , 就在今天的云浮大地上 , 竟然也出现了两个与鹿有关的故事 , 如果说“秦失其鹿”故事的主人公是失德的话 , 那么云浮的这两个与鹿有关的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具德了 。
『白鹿』秦失其鹿,云浮得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指鹿为马
故事一:龙母驯鹿
这个故事起源于周秦交替之际的程溪地区(今云浮市云安区都杨镇降水口) 。相传先秦时 , 有温氏女居住于程溪水口 , 后来她在西江边拾得巨卵孵化出龙子 , 豢养于程溪 , 所以被时人尊称为“龙母” 。龙母素有仁德 , 以助人为乐 , 她驯养有一头白鹿 , 并经常乘骑着白鹿到各地去为民消灾解难 , 有一次白鹿趁着龙母不在 , 随意践踏了农田 , 农民就向龙母说明情况 , 龙母听后大怒 , 遂折断白鹿一腿 , 并将其放养于青旗山麓 , 所以青旗山就有了“三足鹿”的说法 。秦始皇三十六年 , 龙母仙逝程溪 , 龙子将其遗蜕葬于青旗山上 , 于是白鹿又成了为龙母守墓的神兽 。民间传说 , “旗山鹿鸣”是一件吉祥的事情 , 自古以来 , 人们听到青旗山有鹿鸣声的 , 就必定兆全年大丰;更神奇的是 , 如果白鹿在山上隅鸣叫 , 则有达官贵人自西江上游坐船顺流而下 , 如果白鹿在山下隅鸣叫 , 则有达官贵人自西江下游坐船逆流而下 , 如此征验不爽 。清初《广东新语》载:“青旗山有三足鹿 。初秦时 , 龙母蒲媪常乘白鹿以出入 , 农人恶其害稼 , 母乃断一足以放之 , 至今鹿有三足者 。三足鹿善鸣 , 鸣辄有验 。在山上隅鸣 , 则贵官诣龙母庙 , 自上流而至;在下隅鸣 , 则自下流而至 , 甚不爽 。”
『白鹿』秦失其鹿,云浮得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龙母驯鹿
故事二:越王获鹿
这个故事起源于秦汉交替之际的白鹿台(今云浮市新兴县六祖镇南塘村) , 故事的主人公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南越王赵佗 。赵佗 , 原是战国末期恒山郡真定县人 , 秦始皇时为将领 , 曾追随任嚣平定南越 , 之后任南海郡龙川县的县令 。后值秦末天下大乱 , 中原地区群雄逐鹿 , 唯独五岭以南的地区最为安稳 , 不受兵燹之灾;秦朝末年 , 南海郡郡尉任嚣病重 , 他在临终前召见赵佗 , 并委任赵佗为继任郡尉 , 嘱咐赵佗要合并岭南三郡 , 成为独立王国 。任嚣去世后 , 赵佗成为南海郡的新一任郡尉 , 他按照任嚣生前的嘱咐 , 凭借南海郡的力量攻取了桂林郡和象郡 , 然后封锁关口、隔绝了岭南通往中原的道路 , 正式建立南越国 , 自称南越王 。赵佗建立南越国 , 对南越地区的开发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 他是带领南越尤其是广东地区从草昧走向文明的重要人物 , 正如《粤记》云“广东之文始尉佗” 。南越国建立后 , 赵佗以番禺为国都 , 以今五华县为东部政治中心 , 以今新兴县为西部政治中心 , 同时设立行宫 , 每年会定期到行宫进行一系列和辑百越的政治活动 , 如今天新兴县境内的歌舞冈 , 就是当时每年三月初三日赵佗率领文武百官登高的地方 。相传西汉初年 , 南越王到今新兴境内进行田猎(这是古代一项具有军事意义的生产活动 , 并与祭祀有关 , 主要目的是训练各种武器使用和车马的驾控) , 擒获白鹿一双 , 当时白鹿象征祥瑞 , 赵佗大喜 , 遂在获鹿处筑白鹿台一座 , 以志其喜 , 白鹿台也是南越王毕生所建四大行宫之一 。明嘉靖《广东通志》载:“白鹿台 , 在(肇庆)府治南五里 , 赵尉佗田猎获白鹿于此 , 因筑台 , 故名 。”又清初《广东新语》载:“新兴县南十五里有白鹿台 , 佗猎得白鹿 , 因筑台以志其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