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坛名家人物@春到华夏——画家颜景龙山水画欣赏( 二 )
本文插图
《云壑烟林》69cm×69cm 2018年
颜景龙的独特性在于 , 他不仅年轻时走的是这条路 , 起步于临摹 , 得助于生活 , 立身于创造 。 而他在走向老年之际 , 其山水画已风格独树更趋完善之时 , 却又重新回归传统 , 下大力气于临摹 。 这种“学而不知老将至”的精神 , 使他临摹的作品不是意临 , 而是原大尺寸的精临 , 力求与原作肖似逼真 , 毫不含糊 。 他重新临摹宋人范宽的《溪山行旅图》 , 进一步体悟以宋代画家为代表的古典写实传统;他再次临摹元人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 深入地领略元代以后日渐发展的以文人画为代表的写意传统 。 两种传统都源于古代画家植根生活的艺术实践 , 也都在晚清以来因袭模仿的风气中失去了活力 。 不过 , 有一位画家与他们不同 , 那就是石涛 。 他主张“搜尽奇峰打草稿”“笔墨当随时代” , 不但有理论 , 而且有实践 , 是中国山水画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 。 缘于此 , 颜景龙临摹石涛山水最多 。 他要从他的作品中仔细领会 , 他是如何践行“墨非蒙养不灵 , 笔非生活不神”的 。 可见 , 颜景龙对于传统是有侧重有选择的学习和临摹的 。 他对龚贤的兴趣 , 是因为黄宾虹说龚贤“用墨胜过明人 , 我曾师法”(《黄宾虹画语录》) 。 他也洞见李可染创立的重墨山水新风 , 无疑也是在龚贤积墨山水基础上的发展 。
传统是一个宝库 , 你所需要的 , 它里面都有 。 颜景龙60岁后又回归传统 , 已不再是早年的“师古人之迹” , 而是真正做到了“师古人之心” 。 对传统形成了分析、选择和取舍发扬的独特视角 , 并用以指导自己的创作 。 我蠡测 , 他的山水画还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
本文插图
《晨风醉人》 69cm×69cm 2018年
师造化中得心源
中国画历来有“师古人、师造化”的传统 , 清末以来山水画陈陈相因面貌的出现 , 其重要原因是没了“师造化”的精神 。 师造化 , 古代画论多有阐述 , 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自然用心看和用心体会;二是一面看和体悟 , 一面描绘 , 即“写生” 。
本文插图
《绿重烟树》 138cm×69cm
千余年来 , 中国山水画艺术所以经久不衰 , 很重要原因是在师法古人的同时 , 坚持师法造化的原则 。 如五代荆浩面对太行景色 , “因惊其异 , 遍而赏之 。 明日携笔复就写之 , 凡数万本 , 方知其真”(《笔法记》) 。 北宋郭熙、郭思在《林泉高致·山水卷》中提倡看“真山水” , “远望之以取其势 , 近看之以取其质” 。 元代黄公望“皮袋中置描笔在内 , 或于好景处 , 见树有怪异 , 便当模写记之 , 分外有发生之意”(《写山水诀》) 。 明代董其昌说:“朝圣看云起变化 , 可收入笔端 。 ”又说:“山行时见奇树 , 须四面取之 , 有左看不入画右看入画者 , 前后亦尔 , 看得熟 , 自然传神 。 ”(《画旨》)至于清代石涛在《黄山图轴》上的题字“黄山是我师 , 我是黄山友”以及见于他《画语录》中的名言“搜尽奇峰打草稿”更为大家所熟知 。
本文插图
《云影山光》 138cm×69cm
不仅古人 , 还有今人李可染于20世纪50年代多次外出写生的创举 , 使自己的创作达到新的高度 , 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山水画的创新进程 。 稍后的傅抱石带领“江苏国画工作团”经历了两万三千里的写生征程 , 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有现实感的作品 , 在当时中国画坛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 等等 。 山水画史表明 , 古往今来的画家在弘扬传统山水画的过程中 , 都是紧紧抓住“写生”这一重要环节推动中国画的发展 。 这一切都是对“外师造化 , 中得心源”理论的实践 。
推荐阅读
- 「蔡某」小升初花10万买内部指标可读名校?长沙29名家长被骗286万
- 「新湖南TB」花钱就能买到名校指标?29名家长被骗280余万元
- [齐鲁晚报日照人物故事]别侥幸!莒县交警严查酒驾常态化!
- 名家YGO@[OCG]部分商品延期发售
- 文化平顶山@平顶山“文化名家鹰城行”建言献策暨集中创作活动举行
- 瞰宣城@泾县:“山里娃”零距离接触书画名家
- 秦都区融媒体中心■秦都文化名家进社区助推党建联盟兴趣链
- 月色zzh:他是当今画坛最高寿的画家——其画飘逸洒脱、高古隽秀
- 「王羲之」20位书法名家临《兰亭序》,谁临的好?
- 「秀山县秀山网」杨伟入选“重庆好医生、重庆好护士”2020年第一季度特别人物“战疫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