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顺应天时治未病之春季篇——春季养肝要这么做

【#春季#顺应天时治未病之春季篇——春季养肝要这么做】半岛采访人员 王鑫鑫
《黄帝内经》曰:“肝者,通于春气”;“肝主疏泄,喜条达” 。让肝气无拘无束的舒展,无疑是给予肝脏最佳的补养,春季养肝气的要义就蕴含于此 。在现实状态下很难达到无拘束的舒展而且人的体质各异,山东青岛中西医结合医院教您从降肝火,补肝血,调情志三方面养肝气 。
 降肝火
春天若阳气升发太过,就会出现肝阳上亢、肝火旺的表现,眼胀头痛,眩晕耳鸣,烦躁,焦虑,易上火(口苦,口唇起泡,鼻腔起泡)等 。另肝气过强还会伤及脾气,出现“肝旺脾虚”,这是因为根据中医五行理论,肝属木、脾属土,肝木克脾土,正是《金匮要略》中“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原则的体现 。
那出现这些症状怎么办呢?首先也是注意饮食,春季饮食要注意清淡,不可过食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 。同时,可以选择药食同源的食物养阴,因为此时阳气升发容易伤阴,可以多选用山药、茯苓、枸杞、百合、莲子等食物,药食同源偏性较小,治病不伤身 。
其次选用药物来纠偏达到阴平阳秘 。
清热柔肝养肺代茶饮(出处:咸丰朝医案)
生地6g,霜桑叶6g,广皮3g,茯苓6g,杭白菊6g,甘菊花3g,麦冬3g,川贝母6g,水煎代茶饮 。
主治:肝阳上亢,肺金欠润之咳嗽;
平胃清上代茶饮(出处:光绪朝医案)
霜桑叶6g,甘菊6g,焦三仙各6g,车前子9g,竹茹6g,橘皮6g,天麻3g水煎代茶饮 。
主治:肝胃郁热,而致头作眩晕,胸膈不爽,口感微渴 。
春季除了肝火,还有一种“虚火”不应忽视,因肾水不足以涵住肾火而产生的虚火(阴不足而使阳显得有余,这种有余看似有“火”) 。针对虚火上炎不应清泻打压,因为它本身是阴不足,只是表面看上去阳有余而已,最好的方法是补阴,使得阴阳平衡,虚火自然灭了 。
此时虚火上炎症见咽喉肿痛,日轻夜重,喉间亦长成蛾,宛如阳症,但不甚痛,而咽喉之际自觉一线干燥之至,饮水咽之少快,至水入腹,而腹又不安,吐涎如水甚多,将涎投入清水中,即时散化为水 。
熟地45g、巴戟天15g、茯苓9g、麦冬15g、五味子3g
方用熟地为君,大补其肾水,麦冬、五味为佐,重滋其肺余,金水相资,子母原有滂沱之乐,水旺足以制火矣 。又加入巴戟之温,则水火既济,水趋下,而火已有不得不随之势,更增之茯苓之前导,则水火同趋,而共安于肾宫 。
引火汤为什么不用肉桂、附子引火归原,原方作者清代医学家陈士铎这样解释:“夫桂附为引火归源之圣药,胡为弃而不用,不知此等之病,因水之不足,而火乃沸腾,今补水而仍用大热之药,虽曰引火于一时,毕竟耗水于日后,予所以不用桂附而用巴戟天,取其能引火而又能补水,则肾中无干燥之虞,而咽喉有清肃之益,此巴戟天所以胜桂附也” 。
阳气生发太过会出现“肝火”,若阳气升发不足呢?生发不足气血就不易升达濡养脑部和四肢,出现白天不该睡觉时会感到困乏无力,就是人们常说的“春困” 。温能补阳,辛能发阳,这时就需要适当吃一些辛味食物,李时珍《本草纲目》也主张宜“以葱、蒜、韭、蒿、芥等辛辣之菜杂合而食”,这些蔬菜均属于辛甘发散之物,可以让人体的阳气更好的生发 。且初春多风寒,辛温的食物能解除、驱散体表的风寒邪气 。多去室外活动,散散步,晒晒太阳,也有助于阳气升发 。清代医家曹庭栋《养生随笔》:“日为太阳之精,其光壮人阳气,极为补益” 。肝木喜温而恶凉,水果最好是热热再吃,晨起最好不吃凉水果,以免影响木气生发 。
补肝血
肝脏藏血,血亦养肝,肝血是肝脏发挥其正常功能的物质基础 。有些人冬天的时候睡觉睡的很好,立春之后,凌晨一点到三点就爱醒,为什么?因为肝血不足,肝是藏血的,晚上睡觉的时候,阳气归于肝,阳入于阴则寐,阴阳合则寐 。冬天肝血充盈,阳气易入于阴 。春天随着地气的生发,气血开始从里往外走,肝血相对不足,阴虚不足以潜阳,阳气不易入于阴,就睡不着了 。特别到半夜一点到三点即丑时,肝经当令,肝气旺盛起来,阳更宜出于阴,就醒了,三点到五点即寅时,肺经当令,肺气旺盛肝气相对平和,阳入于阴,又打盹了 。所以丑时醒来是肝血虚的表现,所以要补血 。著名中医樊正伦建议春天的时候,每天吃一粒乌鸡白凤丸补气养血,男女皆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