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读红楼@红楼梦:读懂了林黛玉的诗,也就读懂了林黛玉本人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 红楼梦:读懂了林黛玉的诗 , 也就读懂了林黛玉本人
【少读红楼@红楼梦:读懂了林黛玉的诗,也就读懂了林黛玉本人】少读红楼@红楼梦:读懂了林黛玉的诗,也就读懂了林黛玉本人
本文插图

最能形容黛玉的 , 我想 , 就是诗了 。 诗 , 是对一个女子灵魂最高度的评价 。 一部红楼 , 诗文贯穿其中 , 成了全书的灵魂 。 黛玉把自己的一生谱成了一首“感时花溅泪”的诗 。
我一直觉得 , 是诗歌让林黛玉这个形象立体起来 , 使她的才情带有诗意美 , 更有一种独特的婉转风流 。
黛玉的诗 , 有两种表现 。 一种风流缠绵 , 哀婉动人 。 一种才思无限 , 引人入胜 。 在她的每一首诗里 , 我都能深深感到林黛玉那令人敬佩的才华 , 是让人那样百感交集 , 悲欣交加 。
她写出诗的韵致是洋溢的 , 我看到了她最活泼、最可爱的一面 。 这才是一个活生生的潇湘妃子 , 而不仅仅是怨天尤人的颦儿 。
这样的一位诗性女子 , 在表现她的内心的那种莫名的感受时 , 她的一言一行又是给人怎样的怜惜呢?
黛玉的诗每次出场都会让人惊艳 , 其中最让人熟知的莫过于《葬花吟》了 , 从小我就听闻“黛玉葬花”这一经典情节 , 但那时我对黛玉的身世一无所知 。 而现在 , 我已长成和她一般大 , 而她却没变 , 我想 , 女诗人是永远不会变老的吧!
少读红楼@红楼梦:读懂了林黛玉的诗,也就读懂了林黛玉本人
本文插图

就是那天 , 我目睹了黛玉气怔 , 立在宝玉门外 , 几番思量 , 滚下泪来 。 不顾苍苔露冷 , 花径风寒 , 独立在墙边的花阴之下 , 戚戚悲悲的呜咽起来 。 我才明白她的苦衷 , 我才明白“颦儿才貌世应希 , 独抱幽芳出绣闺” 。
随后 , 我随黛玉去了花冢 , 我亲眼看着她把花收入锦囊 , 葬入土中 。 “未若锦囊收艳骨 , 一剖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 , 强于污淖陷渠沟!”她眼里目睹了花的命运 , 心中悟透了自己的归宿 , 她葬花就是在葬自己!
“尔今死去侬收葬 , 未卜侬身何日葬?侬今葬花人笑痴 , 他年葬侬知是谁?”她的泪不是为了博取同情 , 更不是自怨自艾 , 而是真情的诉说 。 “一年三百六十日 , 风刀霜剑严相逼 , 明媚鲜妍能几时 , 一朝漂泊难寻觅 。 ”这是她对残酷现实的控诉 , 对命运给自己安排的漂泊之无奈 。
黛玉小就失去了父母 , 失去了属于她的那份温暖 , 从小寄人篱下 , 饱尝无家漂泊的艰辛 。 柔弱的女子生活在悲情的诗中才是不朽的源泉 。 每次读到《葬花吟》 , 我的泪就会止不住地流 。 她为花写诗 , 我为她写诗!
自结海棠诗社以来 , 黛玉的诗风流别致 , 拔得头筹 , 大放异彩 , 不愧为令人敬佩的“咏絮才” 。 如果说其他人的诗歌是一块精美绝伦的美玉 , 那么林黛玉的那三首诗《咏菊》、《问菊》和《菊梦》就是以这块美玉为底的绝世无双的浮雕 。
“一从陶令平章后 , 千古高风说到今 。 ”黛玉借菊来抒发自己不被世人理解的情怀 。 她将陶潜引入诗句 , 既歌颂了菊花的高风亮节 , 也暗示了自己高洁的品格 。 整首诗深婉、秀美 。 只有聪慧灵秀之人才能写出如此精彩的诗篇 。
少读红楼@红楼梦:读懂了林黛玉的诗,也就读懂了林黛玉本人
本文插图

此外 , 与《葬花吟》相呼应的《桃花行》 , 不仅是桃花诗里的精品 , 更是超越了古人 。 “桃花帘外开仍旧 , 帘中人比桃花瘦 。 ”“凭栏人向东风泣 , 茜裙偷傍桃花立 。 ”颦儿用强烈的对比写法描述自己的痛苦 , 既为桃花的命运而悲伤 , 更为未来的命运而担忧 。
恨却无力回天 , 爱却不能援手 , 唯有两行深情的眼泪 。 这首诗经过多次换韵 , 抒发的情感也随着文字的变换而逐渐推进、深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