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疫情风暴中心的百年医院浴火重生 80后院长的战“疫”百日记忆

『80后』疫情风暴中心的百年医院浴火重生 80后院长的战“疫”百日记忆
文章图片

今年35岁的熊念从2019年6月开始执掌武汉红会医院,这位哈佛医学院的博士所经历的战“疫”百天,几乎也就是医护人员保卫武汉日日夜夜的一个缩影 。尽管困难重重、饱受煎熬,但始终无人抱怨叫苦叫累,“扛过去的就是成长路” 。
在他看来,这次疫情,暴露了基层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上的不足 。最值得总结的是,基层医院如何探索一个整体的应对方案 。
-----------------
当江汉关的钟声敲响,宣告4月8日到来时,武汉人在这个地标下欢呼:“我的武汉回来了!”长江两岸的灯光秀依次打出援汉医疗队各省份的名字,以此表达武汉人心中的感谢 。
对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以下简称“武汉红会医院”)院长熊念来说,4月8日的时间节点更有一种走出至暗时刻、云开月来的滋味 。
作为距离华南海鲜市场最近的一家综合性基层医院,武汉红会医院是最早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医院之一,2019年12月17日就接诊了第一例不明原因肺炎患者,并在1月22日成为武汉市第一批发热患者定点诊疗医院 。
不堪回首的日子里,全院800多名医护人员有57人被确诊新冠肺炎,患者潮水般涌入,医护人员超负荷工作,医院几近崩溃 。再后来援兵到来,诊疗秩序逐步恢复,这家有百年历史的医院如重生一般 。3月25日,在送走最后一名新冠肺炎患者并经过一周的消杀后,武汉红会医院重新开诊 。
今年35岁的熊念从2019年6月开始执掌武汉红会医院,这位哈佛医学院的博士所经历的战“疫”百天,几乎也就是医护人员保卫武汉日日夜夜的一个缩影 。
“风暴来袭,我们似乎看到魔鬼的影子”
熊念说,如今回想起来,2019年12月17日来就诊的那名华南海鲜市场的批发商,就像倒下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后来的日子,发热患者不断涌入,一天300多人、患者“肺部CT磨玻璃样”、有华南海鲜市场接触史等信息接二连三汇总到他那里 。
尽管患者数量激增,2019年12月29日,熊念还是决定把呼吸科做成隔离病房,把平时的40张床位压缩到30张,尽量一间病房一位病人,减少交叉感染 。
元旦过后,呼吸科一床难求,原有的一个呼吸科病房不够了,熊念部署紧急改造体检中心一层楼,成立了呼吸二病区 。
根据核酸检测结果,1月5日,武汉红会医院向武汉市卫健委上报了10例确诊病例,那也是武汉核酸检测确诊的第一批患者,当时全市上报了59例确诊病例 。
风暴依然猝不及防地来临,“我们似乎看见了魔鬼的影子”,熊念回忆说,由于初期对新冠肺炎的传染性认识不足,呼吸科之外的科室防护不足 。
1月中旬,住院部10楼肿瘤科一位病程10年的患者去世,去世时双肺全白 。整个肿瘤科的医护人员都感染了,包括12位医生、14位护士 。
面对激增的患者,熊念再次紧急启动病房改造,把9楼病房改成呼吸三科,并对10楼病房进行全面消毒 。几天后,他又组织将10楼改建成了呼吸四科,尽可能多地收治患者 。
百年医院迎来就诊高峰
1月21日,武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会议上,有专家提出了发热病人集中就诊的“7+7”新模式,即城区7家大型医院帮扶7家二级公立医院,被帮扶的医院作为发热患者定点诊疗医院专门接诊、收治发热患者,减少发热患者在不同医院之间的流动 。
武汉红会医院成为最早的一批发热患者定点诊疗医院,但留给他们改造的时间只有半天 。当天下午5点半,红会医院14个发热门诊准时开放,这也是武汉市“7+7”新模式后第一家开放发热门诊的医院 。
1月22日,红会医院的门诊量达到单日1700人次 。因为当时绝大多数医院发热门诊都关停了,武汉各地的发热患者像潮水一样涌过来,最远的甚至从几十公里外的光谷地区过来 。第二天,门诊量达到这家百年医院的历史高峰——2400人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