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买车避坑指南,不是铁皮越厚越安全


汽车的安全性一直是老生常谈的主题 。 全球很多国家也因此成立了专门的安全测试机构 , 比如美国的IIHS、欧洲的EuroNCAP等等 。 虽然我国也有相似的安全测试机构—C-NCAP , 但由于被批过于“放水” , 甚至网友还给了一个“五星批发中心”的称号 。 于是诞生了号称测试标准全球最严苛的C-IASI中保研 , 想要通过它的测试并拿到全G(全优)的成绩 , 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
「设计」买车避坑指南,不是铁皮越厚越安全
本文插图

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德系车钢板厚实且更耐撞 , 也促使很多人在买车时候都是“三部曲” , 敲钢板按机盖听关门声 , 但这真的能够简单的判断一辆车的安全性吗?这里有一个错误的认知 , 也就是人们普遍认为的“厚铁皮” 。 实际上 , 铁皮的厚度从来都不能代表安全 。 那什么才是觉得安全性的主要因素呢?
「设计」买车避坑指南,不是铁皮越厚越安全
本文插图

首先一辆车的车体要拆分为两部分来讲 , 一类是主要承受力部件“白车身” , 即防撞梁、纵横梁、A柱、B柱、底盘纵梁以及顶梁 。 而另一类是非承受力部件 , 也就是消费者判定铁板厚度的机盖、翼子板、车门、顶棚 。 承受力部件在受到冲击时起到抵消或转换碰撞力的作用 , 而非承受力部件的作用 , 主要是起到美化车身设计、隔绝尘沙雨雪等作用 , 换句话说 , 一个是骨架 , 一个是皮毛 。
「设计」买车避坑指南,不是铁皮越厚越安全
本文插图

核心受力单元优劣又如何评判 , 撞击力的传导和承受极限是考核重点 , 通俗点来说就是车辆碰撞时 , 冲击力怎么走怎么抵消 , 碰到核心结构件时能不能被受力部件所抵消 。 目前用在“核心受理单元”上最好的材料就是热成型钢 , 其处理方式是将钢板经过950°C的高温加热后一次成形 , 然后迅速冷却 , 从而全面提升钢板强度 。 一般热成型钢的屈服度达1000Mpa之上 , 每平方厘米能承受10吨以上的压力 。 所以通常理解为热成型钢用量越多 , 安全性越强 。
「设计」买车避坑指南,不是铁皮越厚越安全
本文插图

如何简单避坑 由于热成型钢的成本高昂 , 从而很多车企在这些“摸不着”的地方“节约成本” 。 如果一款车在热成型钢方面“用得少”就会出现以下几种套路 。
在介绍车型自身强度时 , 只提到抗拉强度 , 而抗拉强度的数值普遍都要高于屈服强度 。 简单理解这两种强度的关系 , 抵抗强度是“正面抵抗变形的能力”而抗拉强度则是“抵抗最大变形的能力” 。
「设计」买车避坑指南,不是铁皮越厚越安全
本文插图

只提高强度钢材的“整体比例” , 避开热成型钢这几个字 。 而真正要看的是“热成型钢比例”才是安全性的量化体现 。
「设计」买车避坑指南,不是铁皮越厚越安全
本文插图

写在最后: 【「设计」买车避坑指南,不是铁皮越厚越安全】汽车安全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 , 除了用料足提升“正面刚”的能力外 , 冲击力的吸能缓冲 , 气囊及其他被动配置也十分关键 , 但前提是得有一副“好身板” 。 而现如今还有些经销商通过“车门站人”的方式来宣传安全性 , 实在有些侮辱智商了 。 对于消费者而言建议在购车前 , 先去网上看看该车型关于热成型钢的相关图示后 , 再做定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