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记者#《茱莉亚》:“镜像结构”下的女性成长与战争反思
在前不久结束的第92届奥斯卡颁奖礼上 , 颁发最佳影片大奖83岁的简·方达受到了很多观众的瞩目 。 当她念出《寄生虫》的名字之后 , 一个新的纪录诞生 , 简·方达的电影生涯总是与“创新”与“突破”有关 。 而同时提名最佳电影的战争片《1917》、“女性电影”《小妇人》所涉及到的战争反思与女性成长元素 , 在简·方达的作品体系中并不罕见 , 《茱莉亚》正是同时兼有两者的经典影片 。
本文插图
在过往的“女性电影”之中 , 关于女性的价值诉求与觉醒独立总是被放置在家庭、婚姻、两性、爱情关系之中 , 通常会有一个由依附男性、困顿家庭走向追求自由、精神独立的成长线 。 而《茱莉亚》最大的不同在于:互为镜像的两位女性彼此间的自我认同是完全建立在个人对战争的反思态度、对和平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之上 。 而茱莉亚指引着丽莲的精神力量在于它不仅仅是一种女性自身的独立与自强 , 更是一种无关乎身份标签的正义与人性关怀、捍卫人类生命的尊严与权利 , 这种力量正是影片不同于一般女性题材的格局所在 。
本文插图
现实·戏剧·想象
影片的“镜像结构”并非是单一维度的存在 。 首先这种“镜像结构”是从电影发展史中行业内部的“跨时空对话” , 简·方达作为“新好莱坞时期”(60年代末至70年代)最负盛名的女演员之一 , 她所饰演的丽莲·海尔曼是“经典好莱坞时期”(即“大片厂时代”黄金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女性剧作家 。
本文插图
丽莲·海尔曼的《保卫莱茵河》、《小狐狸》曾被改编为电影多次提名奥斯卡 , 与同一时期的好莱坞粉饰现实、热衷于“造梦”的陈旧风气不同 , 她的作品有着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 , 通常通过女性的权利诉求、劳工问题与反战主题 , 抨击法西斯霸权与资本家对民众的精神压迫与对人性的异化 。 而简·方达也是一反男性在电影工业话语权的主导地位 , 树立起反战先锋、现代女性的形象 。 这种反抗保守的陈规陋习 , 追求一种普遍性的人类权利与人道主义人文关怀 , 都有着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 。
本文插图
而这种镜像关系同样是女性个体之间的 。 对于丽莲·海尔曼而言 , 茱莉亚是她人生中具有精神启蒙意义的朋友 , 从相识到成长再到为了反法西斯运动而牺牲 , 茱莉亚的人格力量与价值观对她今后的人生轨迹与剧作风格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 而现实生活里 , 简·方达对英国演员瓦妮莎·雷德格瑞夫(茱莉亚的扮演者)有一种“偶像情结”与崇拜心理 , 这与丽莲对茱莉亚的微妙情愫是具有高度一致性的 。影片没有通过机械式生硬拼贴将素材罗列 , 而是紧紧抓住人物的精神内核 , 利用观众对电影人自身形象的认知 , 使观众自由联想人物之间的共性 。 丽莲·海尔曼的戏剧是她个人反思与批判价值的凸显 , 而现实中的简·方达正践行着另一时空内的叛逆与抗争 , 茱莉亚一角又是丽莲·海尔曼由现实为基础带有想象与创作成分的理想化角色 。 是故 , 现实、戏剧、想象之间的关系在《茱莉亚》一片中以一种多重“镜像结构”呈现 。
女性情谊与自我成长
在影片独特的“镜像结构”下 , 颇为值得深思的是:影片的两个主体女性角色处于一种“不对等”的状态之中 。 作为第一人称叙事主体的丽莲·海尔曼占据了影片的大量时间与戏份 , 是影片中的绝对主角 , 而茱莉亚尽管占据的篇幅很小 , 却无时无刻不在牵动并指引着丽莲 , 而作为影片的“标题人物” , 精神核心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
推荐阅读
- 「国民乐见」“硬照女王”倪妮美貌依旧,32岁随性搭配穿出高级感,性感之余少女依旧!
- 「国民乐见」有种“整容院”叫经纪公司,张艺兴没啥,看到泫雅:公司还招人吗?
- 『私生饭』具惠善在展览记者会上向安宰贤道歉:私人的事不该向大众诉苦!
- 国民记者■她是宇宙少女程潇,穿蓝色POLO衫配百褶裙,绑高马尾清爽利落
- 「国民记者」【视频】大衣哥朱之文家门被村民强行踹开 男子叫嚣:他不敢管我
- 国民闺蜜@两个亡于修水利的王朝,皇帝背负骂名,工程却利在千秋
- #国民记者#44岁?微胖?怕什么,身着印花的李湘告诉你千万主播该有的霸气
- 『国民记者』庆余年剧组重聚王牌对王牌 沈腾模仿陈萍萍爆笑开车
- [国民记者]小八卦:换头被威胁了?
- 国民记者:早年周星驰漫游北京,还骑大梁自行车,当时年轻又帅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