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周建庭:专治桥梁疑难杂症( 二 )


“我们研发的磁记忆检测技术 , 能够实现对桥梁工程隐蔽结构无损检测 。 ”周建庭说 , “这相当于医生用CT等方式来对病人进行检查” 。
重庆马桑溪长江大桥是特大型桥梁 , 为三跨双塔双索面漂浮体系斜拉桥 , 是重庆外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 如果按照传统方式检测需要中断交通 。 而周建庭带领团队首创了基于自发磁场变异特性的无损量化检测与识别技术 , 桥梁索塔裂缝自动巡检与精准感知量测技术与装置等一系列国际领先的新技术 。 只需要爬行机器人带着磁记忆扫描装置进行无损检测 , 1分钟能够爬行10米 , 准确率能达到85%以上 。
基于在桥梁隐蔽病害上的研究成果 , 周建庭作为第一完成人的“公路桥梁检测新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获得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实现了我国在桥梁内在病害精准、量化、无损检测的技术引领 , 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项目相关成果已在11个省市的36座大跨桥梁、1359座中小跨径桥梁上得到成功应用 。 这也是周建庭第三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我坚信 , 将其他学科和桥梁工程领域有机结合起来 , 会带来更多的科研突破 。 ”周建庭说 , 他们将继续研究磁记忆检测技术 , 并通过学科交叉 , 综合机器人、无人机、智能状态感知技术 , 实现山区桥梁智能感知与维护 。
营造学术氛围 , 也需一些“烟火气”
周建庭组建的研究团队 , 大家亲切地称之为“JT Family” 。 在团队成员的眼中 , 周建庭是典型的工作狂 , 也是良师益友 。
“周老师每天的待机时间真是太长了!”张洪博士说 , 博士师从周建庭的他 , 毕业后留在了重庆交通大学任教 。 他告诉采访人员 , 这么多年 , 周建庭即使晚上加班再晚 , 第二天7点半都会到办公室工作 , 即便是节假日和周末 , 也经常出现在办公室、实验室、全国各个桥梁专题会议上 。
“周老师经常会来办公室和大家聊聊天 , 关心每个人的学习生活状态 , 嘱咐我们要劳逸结合 , 关注我们未来的发展规划 。 ”硕士研究生张媛媛说 , 对于新来的师弟师妹 , 他们有时候都记不住全名 , 然而已经培养了160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周建庭 , 却能准确地叫出每个人的名字 , 这让他们由衷地佩服 , 又为自己有这样的老师感到荣幸 。
在这么大的工作压力之下 , 周建庭有一套自己的疏解方式 。 “搞科学研究 , 技术攻关的前提是要坚持锻炼 , 保证健康的体魄!”周建庭说 , 他喜欢运动 , 每周都会坚持踢一场足球 。 他还会经常组织一些团队活动 , 比如足球比赛、爬山、烫火锅等等 。 让大家在日常紧张的学习工作之余得到放松 , 同时也加强团队成员的生活交流 , “在给团队营造学术氛围的同时 , 也得给他们来点烟火气!”周建庭笑着说 。
在周建庭的带领下 , 一支有活力 , 有战斗力的团队正在日趋庞大 。 2007年6月 , 加拿大圭尔夫大学杨先一教授受聘为重庆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并加盟周建庭团队 。 2014年 , 杜彦良院士开始担任重庆交通大学山区桥梁与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首席科学家 。
现在 , 作为国家重点实验室“掌门人”的他 , 心中有了更大的计划 。 今后3到5年内 , 引进和培养4—6位包括院士、长江、杰青、全国勘察设计大师在内的一批高端人才 , 建设一批国际一流的高端实验平台 , 为打造重庆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实现成渝经济圈交通的互联互通、助推国家(西部)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
(责任编辑: HN666)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