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头的喜鹊』科创板“当仁不让” 复星系后仿制药时代的“头牌” 复宏汉霖能否挑大梁?


《科创板日报》(上海 , 采访人员 金小莫)讯 , 集采倒逼之下 , 仿制药企的出路并不特别多:要么提高产品附加值 , 要么降低成本 。 复星医药选择“不走寻常路”:从化学药插一脚到生物药跑道 。 《科创板日报》采访人员发现 , 其大梁由复宏汉霖主挑 , 后者因从2016年至今已累计亏损17.15亿元 , 因而颇受争议 。
据复星国际最新公布2019业绩报告显示 , 其全年实现营收1430亿元 , 再创历史新高 。 其中复星医药以285.85亿元的总营收 , 为母公司贡献了33.22亿元利润 , 在复星国际“健康、快乐、富足”三版块业务中贡献值位列第二(第一为“快乐”版块) 。
不过 , 疫情之下“快乐”版块还能有多快乐似乎要被打上个问号 。 董事长郭广昌直言:“疫情对所有人 , 包括对复星 , 压力还是蛮大的 。 公司的旅游、零售、时尚产业都会遭受一定损失 , 这已经是客观现实 。 ”相比之下 , “健康”版块至少还能“稳住” 。
仿制药盈利
业绩发布会现场 , 郭广昌心情好到开直播带货 , 开播约仅5分钟即卖出一只价值2.8万元的铅笔盒女包 。
『枝头的喜鹊』科创板“当仁不让” 复星系后仿制药时代的“头牌” 复宏汉霖能否挑大梁?
本文插图
郭广昌直播卖包 , 来源:网络
“一个好的组织或者个人 , 千万不要错过任何一次危机带来的成长机会 。 一个组织越是在危机中 , 越能锻炼自己、提升自己 , 从这个角度来说 , 这次疫情大大提升了复星本身的组织能力 。 ”郭广昌表示 。
有理由相信 , 其“组织能力”主要指的是复星医药板块在疫情中的表现 。 公开资料显示 , 疫情期间 , 复星共调度了296.3万件医疗物资、900台呼吸机驰援武汉 , 复星医药更抢占机遇与德国BioNTech合作开发及商业化新冠肺炎mRNA疫苗 。
从全年数据来看 , 复星医药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 。 年报显示 , 2019年复星医药“药品制造与研发”、“医学诊断与医疗器械”、“医疗服务”三大主营业务的总收入分别为217.66亿元、37.36亿元、30.34亿元 , 三者毛利率分别为65.64% , 52.38% , 25.52% 。 医药对营收的贡献较为突出 。
细分来看 , 医药业务营收的主要来源仍然是化学仿制药 。 其2019年的销售巨头产品有:非布司他片(优立通)、匹伐他汀钙片(邦之)、依诺肝素钠注射液、达托霉素、富马酸喹硫平片(启维)等均为被纳入医保的仿制药 。
不过随着集采推进 , 不少化学仿制药为图更多利润空间 , 由仿制药转型已是势在必行 。
此外 , 《科创板日报》采访人员注意到 , 在发布会现场由复星医药参与的新冠肺炎mRNA疫苗被提及了不下十次 。 复星医药方便表示 , 该疫苗具有安全性能较好(不需要佐剂) , 量产快(一周可生产上百万支)等优点 。
【『枝头的喜鹊』科创板“当仁不让” 复星系后仿制药时代的“头牌” 复宏汉霖能否挑大梁?】
“目前德国方面正在开展动物实验 , 如果一切顺利中国将于4月底进行临床试验 。 ”复星医药方面表示 , 临床用的mRNA疫苗将由德国方面提供 。
聚光灯下的复宏汉霖
由于创新药对研发投入的要求极高且失败风险较大 。 复星医药仍然选择先在较为稳妥的仿制药领域试水 , 不过赛道则换到了利润空间更大的生物药领域 。 此时 , 复宏汉霖被推上了舞台中央 。
公开资料显示 , 复宏汉霖成立于2010年 , 由复星新药研究有限公司持股71.34% , 后者系复星医药100%持股企业 。 企业官网显示 , 企业的策略是从生物类似药起步 , 逐步开发创新型单抗产品及肿瘤免疫联合疗法管线 。
何为生物类似药?有业内人士表示 , 生物类似药是一种生物“仿制药” , 但与化学药仿制药的区别是 , 后者难度更大、降价空间也更少 。
此前复宏汉霖CEO刘世高曾对包括《科创板日报》在内的采访人员表示 , 一般化学仿制药和原研药相比的降价空间可高达 80% 甚至更高 , 而生物类似药则只能降价10-30% 。 《科创板日报》采访人员注意到 , 包括辉瑞、默沙东、诺华等在内 , 已进入生物类似药领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