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帝国”时代:微软在《帝国时代2》之后的RTS尝试

后“帝国”时代:微软在《帝国时代2》之后的RTS尝试
文章图片


前言


去年11月写的一篇小的历史回顾 , 最近《魔兽争霸3重制版》搞得沸沸扬扬 , 《帝国时代决定版》的热度也被拉起来了 , 其中的一些观点现在看来也有一些感慨吧 。

黄金时代的回响


1990年 , 美国得州的 Tony Goodman 和他的朋友 John Boog-Scott、John Calhoun 以及 Thad Chapman 在达拉斯成立了一个信息技术咨询公司 , 并起名为 “Ensemble Corporation”。 公司在草创初期发展十分迅速 , 迅速发展到100多雇员的规模 , 被认为是美国在1992-1997年发展最快的企业之一 。

在1995年 , Tony Goodman 和他的兄弟 Rick Goodman , 以及自己的商业伙伴 John Boog-Scott 利用 Ensemble Corporation 获得的资金 , 成立了一个游戏工作室 , 并借用了咨询公司的名字——这个工作室在之后的几年里 , 因为一个游戏系列而被全世界PC玩家熟知 , 这就是著名的“Ensemble Studio” , 国内通译“全效工作室” 。

后“帝国”时代:微软在《帝国时代2》之后的RTS尝试
文章图片

全效工作室的logo


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 , 第一代CRPG三柱神——《魔法门》 , 《巫术》 , 《创世纪》——开创了一个黄金时代 。 在那个年代 , RPG类型占据了业界一多半的资源 , 各个公司将各自最优秀的人才、最尖端的技术都投入到RPG的开发上 。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92年 , 这一年Westwood Studio发售了日后被称为现代即时战略游戏(RTS)始祖的《沙丘2》 , Id software发售了被认为是现代第一人称射击游戏(FPS)始祖的《德军总部3D》——相比早期节奏缓慢的老式CRPG来说 , RTS和FPS以更优秀的画面、更快的游戏节奏、更激烈的战斗马上俘获了众多PC玩家的心 。

1992年之后 , 许多RTS的title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 1994年 , 暴雪娱乐借鉴《沙丘2》的设计开发了《魔兽争霸》 , 并在1995年的续作魔兽争霸2上获得了巨大成功 。 同样是1995年 , Westwood Studio推出了《命令与征服》——这可能是最早支持联网对战的RTS游戏 , 引爆了网络对战的热潮:自此 , RTS游戏一直是西方线下PC游戏聚会(LAN Party)的主要内容 , 并一直伴随着LAN Party这一PC玩家群体特有的传统一直到逐渐离开主流视野 。 建立于1995年的全效工作室本身脱胎于信息技术咨询公司 , RTS游戏掀起的热潮Goodman兄弟可能比普通人感受更深刻——所以 , 去做一个热门的RTS游戏 , 也很快成为全效工作室理所当然的选择 。

1997年10月 , 由微软的Xbox Game Studios发行 , 全效工作室成立以来的第一部作品推出了 , 这就是日后代表RTS一个流派的《帝国时代》(Age of Empires , AOE , 通称《帝国时代1》) 。

《帝国时代1》可能是历史上第一个以人类历史为蓝本的RTS游戏 , 它借鉴了最伟大的带历史元素的策略游戏——《席德梅尔的文明》的一些游戏元素 , 比如时代演进 , 融合到了RTS的基本框架上 。 相比更早的命令与征服系和魔兽争霸系 , 《帝国时代1》显然在系统和游戏元素设定上更为复杂 。 1998年(PC游戏的“伟大之年”) , 《帝国时代1》的资料片罗马复兴发售 , 而在同年 , 暴雪也推出了划时代的RTS、现代即时战略游戏的标杆——《星际争霸》 。

同一年 , 全效工作室的创始人之一 Rick Goodman 离开工作室创立了 Stainless Steel Studio(2001年推出了由雪乐山发行的地球帝国Empire Earth系列) , 剩下的人在第二年(1999年)推出了帝国时代系列最受好评的作品——《帝国时代2:国王时代(Age of Empires 2:Age of Kings)》 , 在2000年推出了其资料片《帝国时代2:征服者(Age of Empires 2:The Conquerors)》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