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万亿”,能否应对疫情灾害?

“新四万亿”,能否应对疫情灾害?
文章图片

来源|智本社
作者 |清和智本社社长

当下 , 疫情突袭 , 股市暴跌 , 全球经济衰退 , 各国紧急应灾 , 财政及货币大幅扩张 。

中国央行先降准 , 定向降准 , 再降超额准备金 , 同时设专项再贷款、再贴现 , 预计向市场释放长期资金近4万亿 。

“新四万亿”能否应对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是否存在推高通胀、房价及经济杠杆率的隐患?

货币政策(含LPR)该如何调整 , 同时兼顾短期应灾、中期结构性改革与长期金融开放?

本文从当前中国货币政策所面临的艰难形势出发 , 分析成因 , 提出货币政策调整及改革的建议 。

01


困局


新疾旧患叠加 , 内外矛盾纠缠


当前 , 中国货币政策所面对的局面错综复杂 , 可谓新疾旧患叠加 , 内外矛盾纠缠:

一、短期刺激救灾与长期结构性改革(系统性金融风险)之间的矛盾


受全球疫情冲击 , 中国经济恢复缓慢 , 大量外贸订单被取消 , 市场萎缩 , 收入、负债及失业压力大增 , 中国应该实行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 , 下调利率 , 降低企业与家庭的债务负担 , 为市场输血 , 以度过难关 。

同时 , 欧美世界实行零利率、负利率 , 货币极为宽松 , 中国也应下调利率 , 紧跟国际金融周期的步伐 。

如果不给予更多的货币政策支持 , 垂死挣扎、求钱若渴的企业以及失业的家庭 , 又该如何度过疫情灾难这一关?

但是 , 如今中国依然处于金融周期的高位 , 如果政策过度宽松、大幅度下调利率 , 可能继续推高通胀、房地产价格及经济杠杆率 , 留下更大的金融隐患 。

这样 , 货币政策就陷入了两难:短期刺激救灾与长期结构性改革(系统性金融风险)之间产生了矛盾 。

2015年底中国开始着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希望通过去杠杆推动金融周期下行 , 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

但到了2018年 , 中美贸易战与去杠杆叠加 , 一些企业陷入流动性困境 , 宽松货币、加大刺激的呼声强烈 。 政府调整了去杠杆的政策 , 转向结构性去杠杆 , 给市场提供流动性 。

这体现了“轻松减肥”的悖论 , 强刺激救市与改革促增长之间难以兼得 。


二、中国金融周期与国际金融周期相背离


货币政策 , 除了需要考虑长短周期的矛盾 , 还要兼顾内外冲突:中国金融周期与国际金融周期相背离 。

金融周期主要指货币扩张与收缩的周期 , 核心衡量指标是杠杆率 。

当今国际金融周期 , 其实是美元周期 。 美元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储备货币和国际结算货币 。

当美联储进入宽松周期时 , 美元贬值对国际市场造成冲击 , 他国货币则升值 , 资本外流 , 抑制出口 。 为了平抑汇率 , 他国不得不紧随美联储下调利息 , 以与美国的金融周期保持相近步调 。

历史上 , 金融周期背离诱发他国债务危机或货币危机的事件比比皆是 , 如1982年拉美债务危机 ,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 2019年土耳其及新兴国家货币危机 。

如今 , 欧洲、日韩及新兴国家都努力调频 , 保持本土金融周期与美国同步 , 以降低金融风险 。

近20年 , 中国与国际金融周期在2005年左右开始“脱轨” 。 到2008年 , 中国金融周期与国际金融周期产生了严重的背离 。 中国金融周期处于底部 , 国际金融周期处于顶部 。

这一年 , 美国次贷危机引爆全球金融危机 , 美国、欧洲暴力去杠杆 , 金融部门、企业以及居民杠杆率快速下降 , 金融周期向下;受四万亿刺激 , 中国金融周期则快速向上 , 政府、企业、居民的杠杆率迅速上升 , 房价快速上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