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辉之星』精锐尽失,之后再也无力进攻,段谷之战被邓艾斩杀将官十数

段谷之败 , 仇国论都出来了 , 第二年淮南叛变这种机会明显是心有余力不足 , 此后都只能小打小闹 。 这还不是伤筋动骨?反观所谓的孙十万 , 能不断派出十万 , 其实意味着每次损失不大 。 除了中层级别的陈武 , 没有任何名将死亡的记录 , 更不可能有张嶷这种副总级别的阵亡 。 胜败乃兵家常事 , 黑归黑 , "星散流离"是没有出现在孙十万的记录的 。 进攻合肥本来就不是容易事 。 当年精锐尽出的名将关老二 , 一年多也没有打下樊城 。 懂得止损这一点就证明孙十万高出姜维一个档次 , 名将的水平更多体现在僵局和逆境止损能力 , 像姜维这种崩溃式的失败 , 放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会被撤 , 也就刘禅是个厚道人 。 连胡济都控不住 , 怎么跟人争锋?
『荣辉之星』精锐尽失,之后再也无力进攻,段谷之战被邓艾斩杀将官十数
文章图片
【『荣辉之星』精锐尽失,之后再也无力进攻,段谷之战被邓艾斩杀将官十数】其次 , 张嶷死于段谷是演义杜撰 , 但是折损在姜维阵中是事实 , 无可否认 , 这种高层将领的阵亡与姜维冒进的作战风格关系很大 。 姜维这种冒进的将领 , 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 放到哪个魏吴 , 照样不可能跻身一流 。 与郭淮之流还能有来有回 , 对战邓艾 , 就几乎一筹莫展 。 这个楼主就不说读史书了 , 应该从头认真学习的是古代文化 。 吹姜维 , 应该谈忠诚 , 而不是吹战绩 。 张嶷之死只不过是损兵折将的一个缩影 。
『荣辉之星』精锐尽失,之后再也无力进攻,段谷之战被邓艾斩杀将官十数
文章图片
小赵云之称的张嶷没了 , 自然就只能用张翼廖化之流了 。 姜维最值得肯定的是忠贞 。 军事上整体来看太过于冒进 , 这一点 , 还真得像孙十万看齐 。 十万虽然每次出兵十万 , 但是一看形势不对 , 就立马撤了 , 不至于惨败 , 伤筋动骨 。 张嶷与赵云并称是有出处的 , 形容这两个人文武双全 。 见李光地评价:"赵云、张嶷不独有将略 , 其见事明决持重老成 , 实古重臣之选 。 "单凭解决南中少数民族 , 对费祎、诸葛恪的认知 , 就高出那些莽夫一大截 。 张嶷阵亡之所以被人强调 , 是因为他名气大 , 地位高 , 这是姜维穷兵黩武的一个代表 。
『荣辉之星』精锐尽失,之后再也无力进攻,段谷之战被邓艾斩杀将官十数
文章图片
光段谷之战就被邓艾斩杀将官十数 , 精锐尽失 , 之后再也无力进攻 , 直到262年侯和为邓艾所破 。 连诸葛瞻跟董厥都看不下去了 , 要召回姜维 。 此时姜维提议诛杀黄皓未果 , 直接带大军去屯田避祸 。 使汉中门户大开 。 虽然忠心可鉴 , 但是能力不足 , 这就是姜维最让人诟病的地方 。 如果按诸葛亮、王平的办法防守汉中 , 等到东吴东线分担压力 , 就不至于第二年263年轻易被灭国 , 邓艾也不可能立下不世之功 。 连司马昭都想不到伐蜀如此顺利 。 姜维是否穷兵黩武 。
『荣辉之星』精锐尽失,之后再也无力进攻,段谷之战被邓艾斩杀将官十数
文章图片
这个问题简单 , 如果把姜维去掉 , 大将军换一个人 , 按照诸葛瞻的思路应该是阎宇 , 同样按照诸葛瞻的思路就不应该伐魏 , 那么 , 在司马昭伐蜀的时候兵力对比可能就不是十八万对九万 , 而是三十万对十二三万了 , 这个数字只是一个假设 , 只是想说明如果没有姜维的骚扰 , 魏国雍凉自然发育的话 , 蜀汉面临的局面会更加危险 , 很多时候姜维的选择只是在饮鸩止渴和扬汤止沸之间选一个罢了 。 姜维伯约大都督 , 九次伐魏 , 战绩确实很亮眼 。 但是如果是准备充分以及谋划得当的情况下 , 不应该是一战定胜负吗?
『荣辉之星』精锐尽失,之后再也无力进攻,段谷之战被邓艾斩杀将官十数
文章图片
诸葛亮也是出山 , 有啥意义?这不是从侧面反应不行吗 , 打战苦的是谁?农民辛苦 , 财力也没有 , 还是主动出击的一方 , 我感觉蜀国自己都没有统一意见 , 假如真打下来了 , 姜维可还不知道咋办呢!毕竟小国内诸葛都认可等我人才 , 基本与姜维也合不来呀 。 虽然因为姜维是降将 , 但是后期蜀国他可是代表权力中心 , 人在做天在看 , 整个蜀国团伙难道就真的都是一群彻彻底底的无能 , 在我看来 , 这里就是姜维最不如周瑜的地方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