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凶#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提示:警惕“跑分”陷阱 避免沦为犯罪帮凶

半岛采访人员 张欣健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和金融监管保持高压态势,支付行业总体健康有序发展 。但有一些非法网络平台通过自建跑分平台,利用部分风险意识薄弱群众贪图收益的心理,诱导其出租出借个人收款码,变相为赌博等网络黑灰产提供收款服务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官微发布提示,提醒消费者警惕“跑分”陷阱 。
什么是“跑分”?
“跑分”,是指非法网络平台利用高额收益为诱饵,诱导群众充值保证金获取相应积分,在非法网络平台利用其个人收款码收取资金,支付一定报酬,账户积分被相应扣减的一系列流程 。所谓“跑分”实际上就是非法网络支付平台利用你的二维码收钱 。
“跑分”一般呈现出这么几个特点:一是参与者提供收款二维码给非法网络支付平台,同时也给非法网络支付平台缴纳一定的保证金;二是非法网络支付平台利用这些二维码进行收款;三是每当用户收到一笔款项时,对应缴纳的保证金就会相应减少,由此来完成一进一出的“跑分”行为,同时用户会得到一定比例的佣金 。
中国人民银行官微介绍了两个典型案例 。
老陈最近加入了一个由“跑分从业者”组成的微信群 。他看到有群友直接表示,“我就是做网络诈骗的,要不你跟我做算了 。”
在这个群里曾有“跑分从业者”以购买电力设备需要回扣为由,采取淘宝线上下单、线下交易的方式,诈骗了7890元 。诈骗得手后,该笔诈骗款项的收款账号分别流向不同的多个账户 。警方抓捕到案后发现,这些个账户的持有人平均年龄仅18岁,他们将自己的微信收款二维码出借给上线收款,由上线完成资金转移和提成下发 。直至案发,已经帮助上线“跑分”犯罪嫌疑人洗钱数十万 。
而另一个案例显示,用户在缴纳代理费后,发现根本赚不到钱,需要不断“拉人头”,赚取更多代理费,才能“回本” 。同时,很多骗子会选择在朋友圈“炫富”,鼓吹“跑分”的盈利程度,然而这只是按照剧本给好友设计的圈套,所有的截图和对话都可以通过技术手段生成,造成“日入千元”的假象,目的就是为了吸引新的下家上钩 。
“跑分”危害大
“跑分”看似有利可图,事实上有很大的危害 。
一是,泄露个人隐私信息 。用户在跑分平台的诱导下,缴纳一定的代理费,若代理商跑路,用户将遭受资金损失 。同时在平台大量提供真实的个人资料信息,一旦被不法分子收集利用,会造成诸多不良后果,例如名誉受损、推销电话或短信骚扰、接到诈骗电话、收到垃圾邮件、账户密码被盗、甚至仿冒你的身份进行贷款 。
二是,为赌博、欺诈、色情等违法活动洗钱 。“洗钱”涉及刑事案件,用户制作大量金额不同的收款二维码用于跑分平台抢单 。这些二维码被大量用于赌博、欺诈、色情等违法活动进行收款,其实就是洗钱 。不但严重的影响用户的帐号安全,扰乱支付结算体系,而且已经违法 。
三是,骗取保证金 。用户向平台缴纳保证金,保证金充值至平台提供的银行账户,最低200元,最高500万元 。如果平台跑路了,那么充值的保证金将血本无归 。
四是,成为速法犯罪的帮凶 。开始抢单,黑/灰产人员在平台放单,将用户的二维码用于违法活动收款,而用户收到款+佣金提成后,对应存放在平台的保证金也会转入到黑灰产团伙的账户上 。公安机关破获的案件显示,非法支付网络平台不识别接入主体资质,为上游犯罪活动提供支付通道,成为侵害百姓的资金安全的帮凶 。
如何避免“跑分”陷阱
中国人民银行官微同样指出六个注意事项,提醒大家避免“跑分”陷阱 。
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信息 。不要因一时图利,随意出租出借自己的个人银行账户、支付账户等信息;更不要将个人身份信息出卖给他人使用,保护好个人隐私信息 。个人隐私信息保护不当,极易沦为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工具,造成资金财产受损 。
注意保护付款码信息 。在日常线下购物过程中,要注意保护付款码信息,不要随意将自己的付款码暴露在公开场所,以免被他人使用扫码设施扣款,给个人财产造成损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