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救助和刺激规模应不低于10万亿,以拉动消费为主


『经济』救助和刺激规模应不低于10万亿,以拉动消费为主
本文插图

全球新冠病毒的感染者已经以惊人的迅速突破百万 , 所带来经济影响已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 。 虽然长期全球经济未必会陷入“大萧条” , 但短期冲击的严重程度已经是“短萧条” 。 面对前所未有的全球经济“短萧条” ,“授人以鱼”的救助政策和“授人以渔”的经济刺激政策都很重要 , 二者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
对冲疫情外部冲击 , 本次中国救助和刺激的规模应不低于10万亿元 。 考虑到投资已经不是拉动中国经济的主要构成部分 , 且新基建不足以挑大梁、大都市圈受制于城市化速度放缓和各项制度约束、铁公鸡为代表的老基建已基本饱和 , 而消费已经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 中小民营企业和服务业是就业主战场 , 经济救助方向应该以中小微民营企业、出口和传统制造业为主 , 而经济刺激方向则应以消费、服务业、新经济为重点 。
『经济』救助和刺激规模应不低于10万亿,以拉动消费为主
本文插图

疫情传播的不确定性和全球经济“短萧条”
这次新冠病毒的传染性、变异性之强 , 引起的社会反应之大 , 远远超过2003年“非典”和百年来的所有普通流行病 , 其影响正在不断刷新人们的认知 。 受疫情影响 , 企业面临的冲击不仅有人工、供应链等供给冲击 , 还有服务业和可选消费品等行业的需求萎缩 , 部分企业还面临着现金流危机、债务危机 , 甚至倒闭的风险 。
从经济衰退程度看 , 短期严重性已超过2008年 。 美国经济增速的预期全年增长-2.8% 。, 欧元区-4.5% , 中国经济一季度GDP增速大约在-5%~-10%之间 , 不考虑政府新的刺激计划的前提下 , 各机构对中国全年经济增速预测已经从年初的6%左右下调到1%~2% 。
尽管短期冲击力度前所未有 , 但造成这次经济衰退的本质原因并非不可逆转的供给过剩或不可逆转的需求过剩 , 甚至全球经济还站在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产业化的起点 , 新冠病毒疫情全球对经济的影响不是“大萧条” , 而是“短萧条” 。
虽然疫情的不确定性或许会延长经济衰退时间 , 但毕竟疫情冲击暂未伤害经济运行机制 , 也未恶化经济结构 。 对企业而言 , 虽然造成短期收入巨减、利润恶化、甚至资金流动性困难和供应链中断 , 但只要这种影响持续时间不长 , 大部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不会受到伤害 。 因此 , 必要的救助和刺激政策出手一定要快 , 要赶在大批企业倒闭之前出台足够力度的对冲措施 , 减少经济衰退 , 助力经济早日复苏 。
各国救助刺激力度大 , 中国不会独自缺席
面对疫情冲击和金融动荡 , 各国虽然在初始阶段都不同程度上错过了防控的最佳时机 , 但在经济救助和刺激政策上却很及时 , 力度也非常大 。 尤其是以美国和德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 , 纷纷降息到零利率、负利率 , 提供无限量的货币流动性 , 所出台的经济救助计划高达本国GDP的10%-20% 。
【『经济』救助和刺激规模应不低于10万亿,以拉动消费为主】其中 , 美联储两次累计降息150个BP至零利率 , 推出无限量量化宽松政策 , 购买企业债券和商业票据 , 2万亿美元经济救助方案支持中小企业和美国中低收入居民 , 经济救助规模相当于GDP的11%;英国除了两次降息之外 , 对企业和员工提供的经济救助规模也占到其2019年GDP比重约为16%;澳大利亚的累计财政救助规模占GDP比重接近10%;德国的经济救助力度最大 , 累计财政救助规模占GDP比重高达22%;日本救赎和刺激规模约为本国GDP的10%;法国救助和刺激计划相当于GDP的14% 。
虽然本次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比欧美要早两个月 , 但相对而言 , 中国在控制疫情方面行动较快 , 但是在救助和刺激政策上却表现的更为矜持 。 虽然也及时降低了中小微企业的部分税费 , 并采取了定向降准等措施增加了少量流动性 , 但总体的救助和刺激力度暂时落后于西方各国 。 以上决策谨慎既有长期结构性考虑 , 也与国内批评刺激、批评放水等舆论环境有关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