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原创 后疫情时期,智能电视能否留下些什么?( 二 )


从近几年的智能电视的技术升级趋势看 , 主要是在语音交互、智能内容推荐等方面进行升级 , 让电视具有了听和推荐的能力 , 而现在主流的智能电视普遍加入了摄像头 , 又增加了看和理解的能力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 这些能力都没能被很好地利用起来 。一方面对于中国很多家庭来说 , 双职工是一种常态 , 繁忙的工作生活下 , 分配给大屏的时间本来就少得可怜 , 更别提去挖掘什么新功能了 。另一方面 , 电视厂商在应用生态上一直处于弱势 , 硬件功能难以被开发利用 。
如今疫情所带来的“契机” , 是否能为在智能升级半路爬坡的电视厂商们形成推助力呢?又或者说 , 电视厂商所累积的智能技术 , 能否让他们摆脱疫情需求下单一的“屏幕”命运?
答案并非没有可能 。如果把当下人们对大屏的需求分为三个场景 , 我们可以发现很多让技术扎根的空间 。
就拿家庭场景来说 , 当人们被困在家中时 , 很多原本施展于线下的活动也开始云化 。比如AI健身 。AI健身的APP可以让摄像头捕捉人体的动作 , 指导用户的人体动作是否与虚拟教练的动作保持一致 , 能够给出及时的动作纠正和评分 。这种依赖于视觉计算能力的产品 , 已经登陆于韩国和中国的一些电视中 。
电视:原创 后疫情时期,智能电视能否留下些什么?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而远程教学所带来的儿童应用需求也是如此 。比如智能电视可以通过图像和语音识别学生阅读英语的语音和口型 , 指出其中的错误 。也可以通过人脸识别判断是谁在看电视 , 如果是小孩子 , 看电视的距离、时长都可以及时提醒家长是否继续让孩子观看 。
至于工作场景中 , 一些智能会议需求也可以通过电视端来实现 。例如在会议过程中将与会者所说的话实时翻译成另一种语言 , 或是实时将语音转录成文字、利用OCR技术优化画面中的文字信息使其更加清晰……
理论上来说 , 在日益普及的5G网络和千兆宽带的支持下 , 加上越来越多像华为、荣耀等等在手机应用生态上发展完善的玩家入局 , 想要通过电视来满足上述需求并不困难 。
智能电视跨越新场景的“乘法”口诀
此时 , 对于智能电视的厂商而言 , 面向未来的技术演进可以有两条路选择 , 一条路做加法 , 一条路做乘法 。如果想真正满足未来用户的切身需求 , 同时也想跨越客厅场景的竞争红海 , 面向更多新场景 , 乘法之路应该是一条更有前途的选择 。
做加法的逻辑 , 就是智能电视厂商在根据当前的技术能力 , 不断地增加产品的功能特性 , 不断地往电视盒子里装入社交、健身、购物、教育以及控制其他智能家居等可能的功能 , 他们衷心希望用户每天打开电视就可以实现智能世界的一切服务 。
但正如传统电视的那个90%都没有用处的遥控器一样 , 智能电视里也同样被内置了90%的没有什么用处的应用和服务——其中的主要原因是 , 这些应用和服务并非被电视独占 , 甚至早已被其他终端满足 。就像上述描绘的场景一样 , 通过视觉和语音矫正发音 , 早已能够通过手机端实现 , 而实时转录会议内容 , 只需要一根智能录音笔 。
诚然 , 智能电视为自身做加法 , 不断升级算力和摄像头、麦克风等等硬件 , 或许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但这样的锦上添花又能够撬动多少需求?所撬动的市场又能否覆盖做加法的高昂成本?
很多厂商认为 , 一定是新技术的使用和新功能的加入 , 才刺激用户选择了我的产品 。但通常来说 , 用户只是觉得买一台智能电视是一个家庭的标配而已 , 决定人们购买的主要因素还是预算是否充足 , 产品性价比如何 。智能电视的产品差异化需要另辟蹊径 。
做乘法的逻辑 , 则是智能电视的厂商能够与更新的技术结合 , 也可以跟跨界的移动服务商以及其他硬件厂商合作 , 提供一整套的数字服务解决方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