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雷神山的最后时光
***·纵相新闻采访人员 贾天荣 丁一涵
4月3日 , 陈小华走过雷神山医院已经关舱的病区 , 想起不久前这里还浩浩荡荡的各地医疗队 , “就像在电影里看到的场景 , 人完全消失的冲击 , 让人感到一种‘沧桑感’ 。 ”
本文插图
(4月6日 , “退休”的雷神山医院医务人员入口处 。 )
时间回到2月19日 , 第八批上海援鄂医疗队队员、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陈小华第一天到雷神山医院 , 眼前的场景让他愣住了 。
“你总能看到不同的职业 。 ”从陈小华身边走过的 , 有衣衫褴褛的工人 , 也有身穿显眼防护服的医护人员 , 还有各种政府职能人员 。 浩浩荡荡的大型起重机不停的作业 , 这让他弄不清这里到底是工地还是医院 。
“其实就是工地 。 ”
陈小华和同事们负责C2病区的48张床位 , 刚到这里的他们没有迟疑 , 迅速将医用物资填满了原本空荡的病房 。 “刚来时这里面全是空的 , 你看这个床垫也是我们自己安装的 。 ”
本文插图
(4月6日 , 陈小华在护理病人 。 )
一恍48天过去了 , 快到了他们和雷神山说再见的时候 。
这几天 , 第八批上海援鄂医疗队、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的51名医务人员的工作愈发忙碌 。 4月10日 , 他们即将撤离返沪 , 成为最后一支离开雷神山的外省援鄂医疗队 。
自2月19日抵达至今 , 他们目送各省援鄂医疗队陆续离开 , 接收其他病区关舱后的病人 , 在这里见证雷神山最后的时光 。
永生难忘的“大拇指”
2月23日 , 是护士黄翠琴在雷神山的第一个夜班 。
晚上12点 , 她站在病房前的缓冲间 , 感觉脑袋“懵懵的” 。 深吸一口气后 , 黄翠琴鼓起勇气走进病房 。
走在病区的内通道上 , 她还是有些害怕 。 转身时却看到身旁病房里的老爷爷 , 隔着窗给素未谋面的自己竖了一个大拇指 。
这个简单的手势 , 让黄翠琴之后每一个坚守在雷神山的日夜 , 都充满了力量 。
本文插图
这段坚守的日子 , 也让她看到了武汉的苏醒 , 最明显的表现是 , 上下班原本要开30分钟的路 , 现在居然因为堵车 , 变得更“漫长”了 。
“刚来的时候 , 整个武汉看不到人 , 想要见到最多人就在雷神山” 。 如今 , 雷神山人逐渐变少 , 外面的人却慢慢多了起来 。
在慢慢见证武汉“苏醒”的同时 , 黄翠琴也感到自己的心变柔软了 。疫情爆发时 , 她和丈夫说好一起报名援鄂 , 如果一个人去守护武汉 , 那另一个就留下守护好这个家 , “谁都不能拖对方的后腿 。 ”
离家援鄂的日子里 , 黄翠琴的丈夫已经变为一个包揽家务 , 样样精通的“家庭妇男” , 9岁的儿子也接替她 , 把爷爷照顾得很好 。
三八妇女节那天 , 儿子还给自己写了封信 , 拍了祝福视频——这是黄翠琴每次看到都忍不住落泪的时刻 , 也是最让她骄傲的事 。
明天(4月7日) , 是黄翠琴儿子的生日 , 但这次她没法陪着 , 只能隔着手机屏幕 , 祝儿子生日快乐 。
本文插图
离开雷神山之前 , 黄翠琴还有最后一个“遗憾” 。
她喜欢跑步 , 从雷神山医院到酒店的15公里 , 每天都是坐公交来回 , “看到的风景都很有限 。 ”
往返的那么多个日子 , 她特别想完整地跑一遍这30公里 , 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这段不平凡的路程 , 也好好看看这座自己战斗过的城市:“等到疫情好起来 , 武汉马拉松的时候 , 如果我没能中签 , 能不能赏我一个名额 , 让我来跑一下 。 ”
推荐阅读
- 【中欧班列】国铁集团:中欧班列累计发运防疫物资1440吨 有力促进国际防疫合作
- 「国际航运」交通运输部:稳定外贸运输基本盘 阶段性降费70亿元以上
- [国际寄递]国家邮政局:尽最大努力确保国际邮件快件能够收得进来、运得出去
- 『武汉』武汉战疫日记丨抗疫中最难忘的床号——火神山医院感染三科一病区38床
- 邮件▲国家邮政局:一季度国际和港澳台邮件快件累计完成3.2亿件 实现逆势增长
- 『海南广电国际传播融媒体中心』中国“稻王”在海南诞生!亩产最高超2000公斤!
- 『经济增速』【国际锐评】中国经济加速恢复 长期向好趋势没有变
- 「外交部」外交部:愿继续同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一道共同维护各国人民健康福祉
- 国际机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东航站楼及综合交通中心专业评审会
- 「中国国际教育台」银行账户交易异常,7个月流水达到2.5个亿,警方在犯罪窝点发现“三百部”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