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市县长直播卖农产品,拼多多推进农资下行


「农产品」市县长直播卖农产品,拼多多推进农资下行
本文插图
农产品近来在电商界收获了一大波关注 。
受新冠疫情影响 , 一方面 , 线下商超/市场等交易场所关闭 , 公路交通/物流等输送渠道受阻 , 农产品面临“烂”在地里的风险;另一方面 , 城市上演抢菜潮 , 消费人群需求暴增 , 菜篮子随时“空”置 。 彼时 , 多家电商平台发起了“助农”行动 , 构架起产销桥梁 。
拼多多也是其中一员 。 2月10日 , 拼多多正式上线“抗疫农货”专区 , 投入5亿元农产品专项补贴和10亿元物流补贴 , 在全国开通电商助农绿色通道;2月14日 , 专区新增“农产品滞销信息反馈入口” , 向全社会征集滞销农产品信息;2月19日 , 拼多多又联合优农协会开启专项采购百亿贫困地区农产品的“农货产销对接”活动 。
最新数据显示 , 自开通“抗疫助农专区”以来 , 截至到3月27日中午12点 , 拼多多已累积售出滞销农产品4300万单 , 总计超过3.25亿斤 , 帮扶超过8.2万农户 。
助农“老手”遇疫情大考 对拼多多来说 , 农产品不仅不是“新欢” , 反而是“老本家” , 用拼多多大数据研究院副院长陈秋的话来说 , “平台起家于农业、立命于农业 , 平台的发展与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息息相关” 。
事实上 , 创立之初 , 拼多多就确立了以农产品上行为平台核心驱动的基本路线 , 在早期探索中 , 逐渐建立起了农产品供应体系的基础架构 。
一方面 , 通过“拼”模式 , 在前端聚集需求——拼多多将时间、空间上极度分散的零碎农产品需求 , 汇聚为短期内的同质化需求 , 并迅速“云化”、扩大;另一方面 , 通过“商品流”模式 , 实现“货找人”——不同于传统电商场景下 , 产品等待被动搜索 , 拼多多主动把农货推送给消费者 。 “相当于一个大的集市 , 消费者可以看到一个又一个的农产品摊位 。 ”陈秋表示 , 在此基础上 , 平台还通过“分布式AI”技术 , 深入归纳、理解消费者的显性需求与潜在需求 , 致力于实现精准匹配 。
经过四年多的发展 , 当下 , 拼多多已建立了“天网”“地网”系统性农产品供需匹配机制 。
其中 , “天网”对接消费者 , 平台通过农货智能处理系统 , 对覆盖产区包括特色产品、成熟周期、物流条件、仓配设施、加工型产业设施等在内的数据和信息 , 经由系统统筹计算后匹配给对应的消费者;“地网”则将需求信息对接新农人和合作社 。
在“天网”“地网”体系的支撑下 , 拼多多打造的“农业超短链”已初具规模 。 相关数据显示 , 2019年拼多多平台农产品成交额达到1364亿元人民币 , 成为中国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 。
疫情期间 , 拼多多的农产品上行体系遭遇了一次极大的考验 。 拼多多新农业农村研究院副院长狄拉克表示:“一方面 , 消费者对于网购新鲜蔬菜等食材的需求猛增 , 另一方面 , 疫情防控对农产品的流通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 系统里的很多信息和数据出现了偏差 。 ”
从1月底开始 , 拼多多联合平台的新农人 , 对各个产区的生产和农产品库存情况进行迅速排查和统筹 , 比如 , 哪些地区的上行体系还可以运转 , 哪些地区的农产品更易损耗 。 与此同时 , 平台联合地方政府和骨干物流企业 , 为农产品运输开设绿色通道 , 并上线小规模专场活动 , 以验证特殊时期上行通路的可行性 。
通过对“天网”系统内的产区信息、物流数据以及节点进行紧急重新规划 , 拼多多编织了一张特殊时期的农产品上行网络 。
开启直播带农货新模式 3月2日 , 安徽砀山县县长陶广宏变身“大厨” , 在线教网友制作冰糖雪梨、炖梨、梨粥等炖品 。 “老人小孩吃 , 喝完酒的男士吃 , 都特别好 。 ”陶广宏说完 , 又喝了一口手上的梨茶 。
“百香果加蜂蜜 , 好吃!”3月4日 , 江西寻乌县县长杨永飞一边说 , 一边操作起来:把百香果切开 , 挖出果瓤 , 加上蜂蜜和矿泉水 , 一杯百香果蜂蜜水就做好了 。 “百香果中有丰富的维生素C , 能抗氧化 , 具有美白效果” 。 杨永飞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