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守望者』这位著名皇帝在外驾崩,秘不发丧,不是秦始皇
说到中国历史上有一位皇帝在外驾崩 , 随行的大臣出于一些因素的考虑 , 对皇帝的死讯秘而不宣 , 很多人一下子就会想到是秦始皇 。 但其实在中国历史上除了秦始皇 , 还有一位著名的皇帝也是在外驾崩 , 随行的几位大臣从江山社稷的安危出发 , 秘不发丧 。 这位皇帝正是大名鼎鼎的永乐皇帝朱棣 。
本文插图
励精图治 , 开创盛世
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四子 , 起初只是封藩北平的燕王 , 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后不久 , 采用大臣黄子澄、齐泰等人的建议 , 开始削藩 。 朱允炆削藩一事 , 其实不算昏招 , 历史上不乏因诸侯王、藩王势力过大而削藩的例子 。 问题在于朱允炆的削藩没处理好 , 无论是事前的准备还是靖难之役中将领的安排等方面 , 都出现失误 。 最终不仅没能削掉燕王 , 还导致山河易主 。
经历三年多的靖难之役 , 朱棣成功坐上了大明朝的皇位 。 朱棣的才能胜过朱允炆许多 , 他在位期间一方面继续采用洪武时期的一些举措发展国力 , 另一方面又对藩王政策以及官僚机构进行了改革 。 此外 , 朱棣派遣郑和多次下西洋 , 在加强与外国友好交往的同时也使得大明国威远播 。 在位二十二年 , 朱棣开创的是一个经济繁荣、国力昌盛的盛世 , 史称“永乐盛世” 。
而永乐时期对外军事上也是很强盛的 , 这其中又以五次亲征北边的残元势力最为突出 。 为彻底解决北边残元势力 , 在永乐八年(1410年)至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这十四年间 , 朱棣曾五次领兵亲征 。 最终64岁的朱棣在永乐二十二年的第五次北伐回师途中 , 病逝于蒙古境内的榆木川地区 , 一代雄主就此落幕 。
本文插图
在外驾崩 , 为防不测 , 秘不发丧
皇帝在外驾崩 , 几十万大军又都随行在外 , 而且此地离京城还很远 , 这种情况稍微没处理好就可能引发动乱 。 内宦马云不知所措 , 便找随行的大学士杨荣、金幼孜商议对策 。 三人商议的结果是暂时不宣布朱棣的死讯 , 每日照常往朱棣的龙辇里进膳 , 以此掩人耳目 。
此外 , 因为朱棣死于八月中旬 , 气温较高 , 遗体很容易腐坏 , 所以杨荣等人将军中的锡器都收集起来 , 然后命工匠将锡器融造成一口临时的棺材 , 用于暂时收敛朱棣的遗体 。 锡棺比较柔软 , 可以封闭开口 , 防止臭味飘出 。 与此同时 , 为防工匠传出朱棣的死讯 , 在锡棺造好后 , 工匠都被灭口了 。
鉴于朱棣在外病逝事关重大 , 杨荣和金幼孜代拟了一份朱棣令太子朱高炽继位的遗诏 , 然后杨荣和内宦海寿先行一步回京向太子朱高炽禀告朱棣的死讯 , 好让朱高炽事先做好必要的准备 。 正是在杨荣等人的妥当处理下 , 朱棣的死讯才没有被其他人提前知晓 , 太子朱高炽才得以平稳继位 。
本文插图
试想下如果当时朱棣去世时 , 随行大臣没有封锁消息 , 那么一旦朱棣的死讯传到京师的赵王朱高燧以及就藩山东的汉王朱高煦耳里 , 后果不堪设想 。 朱高炽的这两位弟弟朱高燧和朱高煦本身就不服朱高炽当太子 , 朱高燧更是曾密谋弑杀朱棣篡夺皇位 。
【『历史守望者』这位著名皇帝在外驾崩,秘不发丧,不是秦始皇】在当时大军在外的情况下 , 如果赵王和汉王提前得知朱棣的死讯 , 那么这两人在很大概率上会有所行动的 , 太子朱高炽就不可能平稳继位 , 甚至还可能发生更严重的变故 。
推荐阅读
- 「搜狐新闻」历史的细节,崇祯皇帝下的这个决定,最终使得明王朝走向了灭亡
- 『历史』文学大家苏轼善心“退房”
- #历史大爆炸了#黄埔往事:他是顶替老蒋担任黄埔军校校长的唯一一人,后加入我军
- 【小天说历史】此人乃东吴最后名将,凭己之谋退魏晋强兵,其一世风采不可不领略
- 孤寡老人讲历史:己巳之变时,袁崇焕不去救崇祯,而是率部去攻打沈阳,是否可行?
- [历史神秘事]原创 姜维明明学会了八卦阵,却为何很少用呢?和蜀汉国力密切相关
- 「历史神秘事」此人堪称吴国砥柱,曾战夷陵守石亭最终却忧愤而亡,你知道他吗?
- 「历史神秘事」原创 姜维得到了诸葛亮真传,为什么还斗不过邓艾?廖化说出了原因!
- 「历史神秘事」原创 武则天建立了大周王朝,为何最终还是把江山还给李家?原因很简单
- 要将这位尼日利亚籍的男子立刻驱逐出境,最终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