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为什么一个家庭中,女性有很强的主动性,甚至会成为家庭的核心?


周公 , 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 , 周武王姬发的弟弟 , 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 , 并制作礼乐 。 因其采邑在周 , 爵为上公 , 故称周公 。 周公是西周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 , 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 。 他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长子继承法和井田制 , 为周朝八百年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

「历史」为什么一个家庭中,女性有很强的主动性,甚至会成为家庭的核心?
本文插图

最近 , 看到好几篇文章中提到了周公、周姥的典故 。
典故的内容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东晋谢安的妻子刘夫人不允许他纳妾 , 而这位谢太傅好面子觉得不便 , 于是 , 他家族的侄甥就时不时在刘夫人面前念叨《诗经》的“《关雎》、《螽斯》有不妒忌之德” , 以微讽之 。 刘夫人知道他的意思 , 便问:“是谁撰写的这两篇诗?”得到回答是:“周公 。 ”
接着 , 刘夫人便说:“周公是男子才这么说 , ‘若使周姥撰 , 应无此语也 。 ’”经刘夫人一语点破 , 大家忽然醒悟了:“制礼者为男子 , 不免为己谋!”

「历史」为什么一个家庭中,女性有很强的主动性,甚至会成为家庭的核心?
本文插图

如今 , 这个典故被一再提及 , 大概是因为它牵扯到了一个当今社会依然存在的一个问题 , 即:“看待问题的视角 。 ”
一旦这个问题出现 , 任何理念或者观点 , 都将无法在脱离针对对象的基础上 , 自翊为真理的存在 。 而周公、周姥之分 , 则反映了一种针对不同性别的视角:作为记录人 , 阐述者或者传播者 , 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 , 都在一定程度上都决定了言语的倾向性 。
“诗三百”变化为“诗经” , 就是经过了男性对“诗”本身的修改 , 意味着:这些本来源自于田夫、村妇的单纯声口 , 经过权威也就是广大男性解释后 , 转化成了儒家的伦理经典 。 而且 , 许许多多的民间文学作品 , 都会在文化的传承过程中 , 通过不同的渠道沉积形成不同的版本:男性的和女性的 , 民间的和正统的 。
此外 , 民间故事中有着两种神奇的故事类型:巧媳妇和呆女婿 。
并且 , 在这两种故事中 , 也交织着两种不同的倾向:
一方面是鲜明的女性主体;
另一方面则是这种女性主体被另一种男性话语所消解 。
「历史」为什么一个家庭中,女性有很强的主动性,甚至会成为家庭的核心?
本文插图

在以上的两种故事中 , 女性通常都以强于男性的形象出现——巧媳妇常常以机敏的聪慧和伶俐的口舌解决各种问题;呆女婿的妻子虽然在故事中不会是主角 , 但她们通常以丈夫的保护者和调教者的形象出现 。 所以 , 我们可以试着从这两种故事类型中 ,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故事以总结规律 。
【「历史」为什么一个家庭中,女性有很强的主动性,甚至会成为家庭的核心?】
「历史」为什么一个家庭中,女性有很强的主动性,甚至会成为家庭的核心?
本文插图

先看巧媳妇的故事:故事中 , 王老汉有四个儿媳妇 , 他年纪大了之后想选一个儿媳妇替他当家 。 于是 , 王老汉叫来了四个儿媳妇 , 分别问她们元宵节是否要回娘家:大儿媳妇 , 二儿媳妇和三儿媳妇都说要回家 , 只有四儿媳妇说愿意留在家里 。
除此之外 , 四儿媳妇还帮助三位嫂子解决了公公给她们出的难题:在娘家待的时间和要求带回来的礼物 。 这其中 , “纸包火”是灯笼、“篮担水”是油箩、“蔑带风”是竹扇 。 后来 , 她还解决了公公提出的用十文钱做十道菜的难题:一盘韭菜炒豆腐 , “韭”谐“九”音 , 加上豆腐 , 共为十 。
在这许许多多的琐碎小事之后 , 公公决定以后由四儿媳妇当家 。
接下来 , 看另一则呆女婿的故事:话说 , 呆子和媳妇二人去给丈人拜寿 , 妻子先行 。 呆子第二天穿了身纸衣服 , 担着作为礼物的鸭子、鸡蛋、寿面和红枣出发了 。 半路上 , 呆子放鸭子下河喝水 , 结果 , 鸭子游走了 。 呆子先是朝鸭子扔鸭蛋 , 后试图用寿面织网捕鸭子 , 最后 , 自己跳进水里去抓 , 全都没成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