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从《蜗居》到《安家》:国人社会生活版图之变迁( 三 )


“佛系”哲学与变了味的鸡汤
让我们回到问题的原点 , 房子为何会如此重要?
对于中国人而言 , 首先因为房子是家庭认同的基础——“有房才有家” 。即便是在末日的科幻设定里 , 国人想象中的最后选择也是要带着家园流浪 , 而不是选择一张方舟船票逃离地球 。同时 , 房子还是个象征着身份地位的符号:“有车有房”被视为是现代社会里一项重要的成就标准 。另一方面 , “学区房”类概念还内含着一种虚构的成员资格之想象 , 是保持自身阶层不跌落、或实现阶层跃升的通道 。这一点在《安家》中外号“985”的鱼化龙身上尤为典型 , 通过高考选拔实现普通人“鲤鱼跃龙门”的叙事仍旧有效 , 而作为名校高材生标签的“985”将他与门店其他员工区分开来:与王子、楼山关他们不同 , 如无意外作为企业下派管培生的他几年后便可顺利晋升经理 。
「安家」从《蜗居》到《安家》:国人社会生活版图之变迁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安家》剧照
但意外的确发生了 , 房似锦受师父翟云霄的托付“空降”门店打破了这一平衡 。房似锦与徐姑姑二人是编剧巧妙设置的一组“对照组” , 前者奉行功利化的商业法则 , 只要能达成目的、将房子卖出去 , 手段正当与否并不在她的考量当中;后者则奉行中庸之道 , 深谙人情世故 , “佛系”卖房不争不抢 。本质上 , 房徐二人之争其实是“欲望系”翟总与“佛系”徐姑姑之间的斗法 , 而房似锦最终与师傅翟总割席 , 也意味着她“烧掉”了错拜的金钱偶像 , 转而重新认同于徐姑姑的一套“善良”哲学——“你只管善良 , 上天自有安排” 。
然而讽刺的是 , 在大结局处挑明徐姑姑爸爸的千万资产 , 徐的“佛系”被揭示为源自于他的出身 。是徐父帮助他获得创业的第一桶金 , 也给予了他更广的眼界与教育环境作为人生的加成 。一个尴尬的现实被挑破了 , “佛系”的本质是“你只管善良 , 爸爸自有安排” 。而翟云霄、房似锦这类将赚钱的欲望写在脸上的人 , 更多地是因为他们出身决定了他们需要拼命工作 , 甚至不择手段 , 才能有机会和徐姑姑同台打擂 , 才能拥有能够给下一代过上“佛系”生活的可能 。换言之 , 作为全剧反面角色的翟云霄提示了“缺钱的道德风险” , 《安家》这碗心灵鸡汤喝到最后还是变了味道 。
《蜗居》中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镜头 , 当迷茫的海藻穿过人行道 , 她旁边报摊上一本以明星黎明为封面的杂志上印有一行大字:“人生就是面对问题 。”这一刻打通了艺术作品与现实世界之间的障壁 , 同时提醒着剧中的海藻与屏幕前的观众要有直面错误的勇气 。所以 , 大结局处海萍姐妹发觉投机是错误的 , 而只要正确地投资自己 , 凭借自己的能力她们仍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十一年过后 , 如此“没关系 , 还可以重头再来”的豪气 , 在《安家》中被小心翼翼地置换为一种“不能犯错”的职场经验 。
从2009年到2020年 , 变的不只是房价 , 还有社会情绪与大众焦点的转换 。当镜头上移、看向《安家》的“脉脉温情” , 那些有关《蜗居》的“腥风血雨”已经被小心地预先筛掉了 , 用六六自己的话说就是“绵里藏针、以绵为主” 。于是 , 我们看到了这个时代忙于“卖旧买新”人们的新型烦恼:如同音乐游戏“抢椅子”的玩家们 , 担心被挤下座位的男人和女人们需要不断地跑动 , 每次短暂的“胜利”没能让人感受到完成比赛、撞线一刻的快意 , 有的更多是现代生活难以打消的担忧和焦虑 。而“替换”也成为这代人生活的一处绝佳隐喻 , 变动不居的流动性“融化”了前现代社会那种“固态化”的生存状态——是“车、马、邮件”都慢的从前 , 也是由“生而为何”设定好一生轨迹的前现代社会 。
自乡进城之“脱域”的完成象征着社会认可的结果 , 然而 , 何以“安家”这个重新嵌入现代生活网格的任务 , 成为了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课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