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秦国实际是被商鞅、吕不韦、韩非三个有功之人灭掉的

『商鞅』秦国实际是被商鞅、吕不韦、韩非三个有功之人灭掉的
文章图片

(1)
汉代时 , 有个超级聪明的大学问家 , 叫贾谊 。 他写了篇文章《过秦论》 , 标题的意思是说:讨论一下大秦帝国所犯的严重错误——之所以研究已经灭亡的王朝治政得失 , 是以史为鉴 , 警示来者 , 避免重蹈覆辙而已 。
贾谊在他的《过秦论》中说: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 雍州之地 , 殽函之固 , 自若也 。 陈涉之位 , 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鉏耰棘矜 , 非銛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 , 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 , 行军用兵之道 , 非及向时之士也 。 然而成败异变 , 功业相反也 。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 , 在秦帝国一统天下之前 , 所面对的对手极其强大 , 大到了不得了的程度 , 当时秦帝国的对手 , 像什么苏秦、乐毅、吴起、孙膑、田忌 , 廉颇 , 无一不是英雄之辈 。 但这么多的英雄 , 在秦帝国的滚滚车轮之前 , 俱化尘泥 。 而后 , 当秦帝国一统天下 , 却突然冒出来两个布衣百姓 , 陈胜和吴广 , 这俩人说不过苏秦 , 吵不过乐毅 , 打不过吴起 , 算不过孙膑 , 拼不过田忌 , 斗不过廉颇 , 可是此二人轻抬腿 , 一脚就把个秦帝国给踹哗啦了 , 何以如此呢?
贾谊解释说:无它 , 功业相反也 。
啥叫功业相反也呢?
古史理论学者告诉我们 , 就是秦帝国的政策没有依据时代变化而调整 。 以前 , 征伐天下时 , 难免要役使民众 , 劳力天下 。 但等到六合尽扫 , 四海归一时 , 就应该相应的调整政策 , 由战时管制向民生经济转变 。
秦帝国至少有两次大的时机 , 可以调整政策 , 稳定民心 。 一次是六国灭、四海一的始皇帝时代 。 另一次是始皇死 , 二世继的时候 。
但遗憾的是 , 秦帝国却放弃了这两次机会 。
何以如此呢?按贾谊的说法 , 是原来的政策用得太顺手了 , 尽显霸道之气 , 因而忽略了所有事情都具两面性 , 从而导致物极而反 。
(2)
第一个让秦国走上霸道发展快车道的 , 是商鞅 。
商鞅 , 卫国人 , 他学富五车 , 才怀八斗 , 先去魏国找机会 。 没有找到 , 就去了秦国 。 见秦孝公 , 说以帝道 , 但秦孝公听着听着 , 就睡着了;下次商鞅再见秦孝公 , 就说以王道 , 可是秦孝公又睡着了;最后一次 , 商鞅改说霸道 , 这一次 , 秦孝公听得来精神了 。
『商鞅』秦国实际是被商鞅、吕不韦、韩非三个有功之人灭掉的
文章图片

商鞅摇头 , 明白了 , 秦国都是野蛮人 , 只能接受三流的霸道 。 可霸道也是道 , 干得好用得妙 , 西方野蛮人照样能废掉不思进取的东方文明人!
于是商鞅霸道到底 , 制订残暴的法令 , 限制秦国百姓随意迁陟 , 实行连坐政策 , 十户人家合用一把菜刀 , 一人犯法 , 全家诛连 , 一家犯法 , 十户诛连 。 一时之间秦国风声鹤唳 , 血光弥天 。
很多人就看不下去了 , 站出来抗议 。 商鞅就写文章与大家探讨 , 说白了主要还是要坚定秦王的信心 。
在《商君书》第四篇去强中 , 商鞅掷地有声的说:
国以善民治奸民者 , 必乱至削;国以奸民治善民者 , 必治至强 。 国用《诗》《书》礼乐孝弟善修治者 , 敌至 , 必削国;不至 , 必贫国 。 不用八者治 , 敌不敢至;虽至 , 必却;兴兵而伐 , 必取;取 , 必能有之;按兵而不攻 , 必富 。
翻译过来就是 , 商鞅淳淳告诫秦王 , 一个国家 , 如果用善良的人 , 治理邪恶的人 , 这国家就完了 , 实力肯定大大削弱 。 相反 , 如果这个国家用邪恶的人 , 管理善良的人 , OK , 这个国家的实力必将加强 。 用善良人治国 , 战争时会打败仗 , 和平时经济衰退 。 用邪恶的人治国 , 敌人来了会主动撤退 , 你打出去就会赢 , 会获得大批战利品 。 坏人当道的国家 , 国家就会富得淌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