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加拿大华人遭种族歧视仍浴血二战 没有一个逃兵
2014年是诺曼底登陆作战胜利七十周年 , 时逢盟军重返欧洲大陆战场的特殊纪念日 , 世界各地都进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 。 而在挂满勋章的各国老兵行列中 , 黑眼睛、黄皮肤的中华面孔让很多中国人感到尤其亲切 。 这些戴着深蓝色贝雷帽、打着红白蓝三色条纹领带的华裔老战士隶属于加拿大军队 , 他们向《环球时报》采访人员讲述了自己的传奇二战经历 。
加拿大华人踊跃参战
二战时在英国海军“尊严”号航母上服役、时任海军少尉的白树绵对后人讲述称 , 诺曼底登陆后 , 登岸的中国海军人员曾遇到过一些奇怪的盟军军人 。 他们有着中国名字 , 可以说流利的中国话 , 长着标准的“中国面孔” , 甚至还有个炊事兵能做一手令人垂涎的中国菜 , 但谈起中国来却颇为陌生 。 这些奇特的军人 , 便是加拿大军中的华人战士 , 他们自称为“加华军人” 。 这些华人战士对中国不了解 , 是因为他们大多是出生在加拿大的第二代中国移民 。 但这些华人与中国的联系又十分紧密 , 因为他们此时还都不具有完整的加拿大公民权 , 严格意义上说 , 他们的国籍归属仍在中国 。
文章图片
在二战之前 , 加拿大对华人颇不公平 。 鸦片战争之后 , 因为加拿大发现金矿和需要修筑铁路 , 中国移民开始大批进入这个国家 。 十九世纪后期 , 吃苦耐劳、忍辱负重却缺乏本国后盾支持的中国人 , 成为加拿大种族主义时代最受歧视的民族 , 社会上对于华人的歧视和攻击一直没有停止过 。 1887年 , 白人种族主义者烧毁了温哥华的华人聚居区;1898年 , 在新威斯敏斯特的华人聚居区淡水埠也被烧毁;1907年 , 温哥华发生反亚裔和排华暴动 , 华埠被迫设置铁闸门 , 以便在危险时封闭社区 。 甚至加拿大参加二战时 , 加拿大华人最多的卑诗省省长帕托洛仍致信联邦政府 , 反对华人加入加拿大军队 , 理由是担心华人在战后获得更多政治权利 。
文章图片
尽管当时华人对于卷入这场战争的态度存在分歧 , 但更多人认为 , 如果华人希望争取更多的权利 , 便应该有更多参与 。 因此华人开始以志愿兵的方式加入加拿大军队 。 他们大多无畏挑战 , 主动要求被派往海外作战 。 最初 , 仅有加拿大陆军接受华人 , 数量也受到限制 。 然而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后 , 太平洋战场的战斗变得愈益炽烈 。 最初被派到香港的加拿大兵团人地生疏 , 在短暂的战斗后全军覆没 。 在这个教训之下 , 作为天生熟悉亚洲环境的战士 , 华人受到加拿大各个兵种的欢迎 , 空军和海军中也开始出现了生动的华人面孔 。
每个老兵都有自己的传奇
“加华军人”作战的地区跨越欧陆和太平洋 , 几乎每个老兵的故事 , 都可以写成一本书 。 92岁的周镜球是亲赴法国参加诺曼底登陆七十周年纪念活动的老兵之一 。 当时他在加拿大第十六轻防空营服役 , 是加拿大驻英部队中第一个打下德军飞机的炮组成员 。
诺曼底登陆时 , 黄炳芳作为加军的一员奉命在朱诺海滩登陆 , 那是诺曼底战斗最残酷的地点之一 。 他幸运地活了下来 。 此后黄炳芳参加了盟军解放安特卫普等一系列战斗 。 他回忆说 , 在一次扎营时 , 德军飞机突然出现 , 附近一支部队猝不及防损失惨重 。 而黄炳芳的连长十分谨慎 , 预先下令挖掘防空掩体 , 因此没有遭到损失 。 这支加拿大部队奉命驻防在那里组织防空 , 战斗中有很多人牺牲 。 黄炳芳回忆说 , 自己曾努力收集战友的遗骸 , 以免为野狗拖去 。 尽管战斗惨烈 , 但在部队里他找到了难得的平等 , 所有官兵得以一视同仁 , 不再有平常的种族歧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