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疫情倒逼下,这一行业不仅“危中有机”,还可能迎来“逆势上扬”

摘要:疫情对“智能+”行业的发展而言“危中有机” , 甚至还带来“逆势上扬”的发展机会 。
#上观#疫情倒逼下,这一行业不仅“危中有机”,还可能迎来“逆势上扬”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2020年春节前夕 ,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蔓延 。疫情打破了中国经济运行的节奏 , 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 也对许多行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 。然而 , 这场疫情对“智能+”行业的发展而言却“危中有机” , 甚至还带来“逆势上扬”的发展机会 。
疫情终将过去 , 但它对我国未来产业经济的影响是广泛而又深远的 。对创新的重视 , 对新经济的期待 , 以及对“智能+”行业的关注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智能制造新模式、泛互联网的新业态、关爱生命健康的新方式 , 也将逐渐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
三个行业发展“新趋势”
疫情影响下 , 未来将出现三个行业发展“新趋势” 。
第一 , 产业智能化进程加快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驱动产业变革 , “产业智能化”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 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正在逐步形成 。在国家多项政策和科研基金的支持与鼓励下 , 各地人工智能创新工程建设快速启动 , “智能+”行业呈高速发展态势 , 赛迪顾问发布的《2019人工智能企业百强榜》预计2021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将突破2000亿元 。可以预见 , 这次疫情将大大缩短传统产业尤其是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的过程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将再次迎来爆发式增长 , 企业将加快“机器换人”的进程 , 一批无人车间、无人工厂也将有望成“燎原之势” 。例如 , 富士康已建设完成精密机器构件、智能刀具、精密组装、测试包装等“熄灯工厂” 。这些“熄灯工厂”节省了88%的人力 , 效率提升了2.5倍 , 解决了疫情期间工人不能及时返工的问题 。产业智能化是“中国制造”能否转型升级为“中国智造”的必经之路 , 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中国能否从如今的“经济大国”走向世界“经济强国” 。
第二 , 部分服务需求从线下转为线上 。疫情期间 , 线下服务业受到最直接的冲击 , 部分消费场景开始向线上转型 , 线上消费的比重进一步提升 。如春节档院线电影《囧妈》 , 打破了传统的影院商业模式 , 改为线上播出;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企业迅速开发出大数据寻人、查找附近发热门诊、线上就诊等服务;教育培训、办公会议等行业也开始向线上转型 , 电商、短视频、游戏、知识付费、线上办公软件等迎来流量高峰 。
第三 , 5G融合应用创造新商业模式 。此次疫情中 , 5G的定点部署和切片应用大显身手 , 充分体现了5G“高速率、广连接、低时延”等技术特性的优势 。5G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技术结合 , 在智能制造、远程医疗、大视频直播、在线教育、分布式办公等领域得到进一步运用 , 为5G应用创新积累了有益经验 。例如 , 通过5G+VR技术 , 网友们充当“云监工” , 观看了武汉雷神山医院建设的全过程;5G网络支持了4K/8K远程高清会诊和医学影像数据的高速传输与共享 。
“智能+”行业为应对疫情增添“新动能”
新冠肺炎疫情形成一种倒逼 , 为推进“智能+”行业发展、重塑智能经济生态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把灾难变机遇 , 重塑智能经济社会的内生机制 , 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时间窗口” , 寻求“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突破 , 探索新的增长动能和发展路径 , 是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
第一 , 以智能医疗辅助诊断治疗 , 保障医院安全诊疗 。从诊断环节来说 , AI医疗影像技术已经可以很好地完成前期的CT读片工作 。在医疗诊断方面 , 互联网平台开设的在线问诊功能 , 对轻症居家隔离病人给予专业远程指导 , 有效减轻发热门诊的压力 。在新药研究领域 , 结合大数据与算力支持 , AI可以从海量文献、实验等数据中完成筛选 , 帮助科研机构缩短研发周期;可研究病毒的变异位点 , 为针对病毒的靶向药物研发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 。在流行病学史追踪方面 , 大数据分析对传染模型的建立、精准分析和科学预测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治疗方面 ,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启用了AI机器人“小白” , 协助医护人员在隔离诊区开展工作 , 用于疑似病例会诊与远程查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