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非曲直】气候变化:换个角度看中国古代的王朝兴衰
谈及中国的朝代兴衰更替 , 往往多从政治、经济、军事、阶级矛盾、天灾人祸等原因分析 , 这里从天灾的角度——气候变化这一自然现象来介绍其与朝代更替之间的联系 。
全新世以来 , 气候总体是温暖的 , 但也存在短时段的气候波动导致出现气候寒冷的现象 , 因此寒暖交替出现 。 根据气候学的已有研究 , 全新世以来的中国气候寒暖如下:
全新世大暖期(仰韶温暖期、大西洋期) , 距今8000—3000年;
西周时期 , 气温骤降 , 迎来了近5000年的第一个寒冷期 , “江汉俱冻” 。
春秋—东汉末年 , 此时气候转暖 , 战国至西汉初年有气候转寒的迹象 。
【【史非曲直】气候变化:换个角度看中国古代的王朝兴衰】东汉末年—南北朝有近600年的寒冷期 , 黄河流域气温较现在低 。
隋至盛唐 , 气温较南北朝增高 , 与现在相近;中唐—五代为寒冷期 。
宋元长期为温暖期 , 但存在短暂的低温期 , 如北宋初年(10世纪中期—11世纪初)、12世纪前二三十年 , 东部地区气候寒冷 , 长江流域甚至岭南地区常结冰 。
明清时期气候寒冷 , 称为“明清宇宙期”(方志期或明清小冰期) , 中国东西部都明显转寒 。
本文插图
根据以上寒暖分期分析 , 你可能会惊讶地发现 , 气候寒暖与王朝兴衰似乎在某些时间节点上不谋而合 。 气候温暖期多与兴盛的封建王朝相对应
1、气候温暖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 催生农业文明的产生和发展 。 仰韶温暖期呈现出繁荣的新石器文化 。 气候温暖湿润利于旱地作物生长 , 农业在新石器时期得到发展 , 可以养活更多人口 , 聚居点也逐渐增加 , 为新石器时期的文化繁荣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 这一时期新石器文化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 , 黄河流域(马家窑、裴李岗、仰韶、龙山)、长江流域(大溪、屈家岭、河姆渡、青莲岗)最密集 。
2、气候温暖进一步的影响就是农作物生产周期长 , 农业经济不断发展 , 农耕区扩大 , 农牧界限北移 , 中原王朝国力强盛 , 在与周边少数民族的战争中往往取胜 。
汉武帝北伐匈奴取得“河南地” , 农牧界限由此北移 。 同样地 , 唐代农耕区扩大也使得农牧界限北移 。 气候温暖加上统治者积极兴修水利设施 , 使汉唐时期农业经济迅速发展 , 在以农立国的封建社会 , 农业稳定发展是立国根本 , 也为军事战争提供充足的粮食 , 同时为文化繁荣创造了有利条件 。
本文插图
气候寒冷期则与灾荒、战乱、政权更替的联系更紧密
1.气候寒冷使北方农作物生长受影响 , 农业经济衰落;同时宋元以来自然灾害频发 , 生态环境恶化 , 加剧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 , 形成大迁移、大移位、大战乱 。
南宋以来尤其是12世纪受寒冷气候的影响 , 北方农作物生长受限 , 农牧界线南移 , 再加上并立政权之间的长期战乱对农业生态环境影响巨大 , 北方农业经济地位衰落 , 经济重心完全转移到了长江流域 。 明清时期的低温使黄河流域农业进一步衰落 , 沙漠化进一步向南拓展 。
但是寒冷气候对南方地区的影响幅度相对较小 , 反而有利于南方沼泽地区的土壤熟化 , 更能促进南方的生产发展 , 当时主要的粮食产区也多在南方 , 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完成了南移 。
本文插图
2、气候寒冷使北方游牧民族的游牧业受到影响 , 长期面临寒冷环境下的生存压力 , 故而时常南下掠夺 , 威胁中原农业民族 。
西周时期 , 北方游牧民族的活动就很频繁 。 东汉魏晋时期 , 气候由暖转寒 , 北方少数民族趁八王之乱入主中原建立政权 , 史称“五胡乱华” 。 各政权之间战乱不断 , 引起人口由南向北迁移 , 形成北方游牧民族、汉民南下高潮 , 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出现了向南迁移的趋势 。
推荐阅读
- 中美高级官员召开视频对话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
- 『独家甄选』四川南充:农村古老的山寨,历史非常悠久,现在变化真是大
- 『全球气候变化』中国学者提气候变化全球合作策略 促各国控温增加净收益
- 『气候变化』百年生态学模型显示: 气候变化或致种群破坏骤然发生
- 物种■气候变化或致种群破坏骤然发生
- 气候:最新研究表明 土壤在减缓气候变化中有巨大潜能
- 【全球气候变化】趁现在赶紧去!研究:全球一半的沙滩将因快速的气候变化而消失
- 「环球时报新媒体」联合国第二十六届气候变化大会推迟到明年召开,因新冠疫情
- 【疫情】2020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因疫情延期举行
- 『』又一国际会议推迟:今年的气候变化大会推迟至明年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