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万米高空,9颗AI卫星看见成都产业功能区智慧形态,超科幻

9颗AI卫星 , 50万米高空上识云辨雾 , 小到路面停靠的汽车都能看清;用地规划、产业布局、要素保障等信息 , 鼠标一按“秒知晓”……这是未来产业功能区内的智慧形态 。
日前 , 成都出台《2020年产业生态圈和产业功能区建设工作计划》 , 提出将推动国星宇航等新经济企业与有条件的产业功能区开展合作试点 , 以AI卫星实时成像地图为基础 , 建设功能区信息导航可视化应用 。
3月18日 , 红星新闻采访人员了解到 , 国星宇航自主研发的一款名为“园区之眼”AI卫星系统 , 将为功能区提供信息导航可视化服务 。按照国星宇航的计划 , 今年将积极推进与多个产业功能区开展合作试点 。
【@50万米高空,9颗AI卫星看见成都产业功能区智慧形态,超科幻】@50万米高空,9颗AI卫星看见成都产业功能区智慧形态,超科幻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成都夜景
50万米高空上识云辨雾
空天地一体化云上管理园区
“‘园区之眼’是利用卫星遥感技术 , 通过AI数据分析 , 构建一个服务于园区管理的空天地一体化云服务平台 。”成都国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B/G产品中心副总经理陈浩向红星新闻采访人员介绍 , 现阶段 , “园区之眼”能够提供的服务覆盖园区的产业引导、项目管理、土地资产管理、生态资源管理、生活配套管理等领域 , 这些服务的底图数据来自于其自主研制发射的9颗商业卫星 , 它们在50万米高空上识云辨雾 , 通过AI系统对遥感影像进行处理 , 过滤掉受天气影响没有回传价值的卫星影像 , 提高卫星的工作效率 。
“我们可以通过亚米级商业遥感数据 , 看清功能区内停靠的汽车 , 甚至可以分辨汽车类型 , 比如轿车、大货车 。”陈浩说 , 在这样的精确度之下 , “园区之眼”可以最高一天一次的更新频率提供监测数据 , “对园区管理来说 , 这是相当高的频率了 , 其实观察重点项目进展的变化 , 一周一更新就足够了 。”
数字化转型升级 , “云”在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使用者已不仅仅满足于把数据存储和计算平台迁移到云端 , 简单地使用基础设施层 , 而是开始深度拓展平台和软件层 , 把“云”看成是汇集智慧、进行创新的平台 。“园区之眼”正在做的也是汇集智慧 , 融合创新 。
去年开始 , 国星宇航在成都市发改委的指导下 , 对双流区西航港经济开发区、武侯新城电子商务集聚区等园区进行了走访 , “园区管理过程中 , 哪些土地可招商 , 某块土地周边配套如何 , 直接影响着招商进程 。”陈浩说 , 在实际管理中 , 要了解这些内容很大程度上是靠人工核查 , 费事费力 。即便有电子查询端口 , 也需要分门别类一一查询 , 没有一个汇总平台 。而这些 , 正是现阶段园区管理的痛点 。
陈浩说 , 为了解决这些痛点 , “园区之眼”开发了功能规划服务 , 在前期接入数据端口的基础上 , 可将园区的规划图形象地映射到遥感底图上 , 实现区域的功能规划宏观统筹与管理 。比如 , 可以查询到园区内某一区域规划的是绿地 , 道路、或者工业用地、居住用地等 , 甚至周边配套有几所学校、派出所、养老院 , 几路公交车等 。
@50万米高空,9颗AI卫星看见成都产业功能区智慧形态,超科幻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园区之眼”通过对土地性质进行颜色区分 , 方便使用者进行产业统筹 。
今年2月 , 人民日报客户端通过一组50万米高空的卫星影像 , 带着全国网友看了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五座城市疫情前后城市街道、商圈人流上的变化 , 这组技术的提供方正是国星宇航 。如今 , 同样的技术被用在了“园区之眼”上 。陈浩说 , “园区之眼”可以实现重点区域变化展示 , 通过一段时间内的卫星影像展示 , 帮助园区管理者掌握、评估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