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书雁字】察人知事、神算如天,为何早死?,史话三国:巨眼英豪鲍信( 二 )


思量再三 , 袁绍终因惧怕董卓的实力而没敢行动 。
其实当时董卓只有三千人马 , 只是用了个疑兵之计 , 每天白天进城 , 晚上偷偷出城 , 第二天再假装有从凉州赶来的新兵进城 , 造成兵将不可胜数的假象 。
满朝文武就这样被狡猾的董卓所迷惑 , 失去了诛杀乱臣贼子的最佳时机 。
【锦书雁字】察人知事、神算如天,为何早死?,史话三国:巨眼英豪鲍信
文章图片
二、看重曹操
因为袁绍的迟疑不动 , 鲍信无可奈何 , 只能领着他带来的一千多人马重回乡里 , 征召士兵 。
这一次从京师回乡的鲍信和以往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 名望陡增 , 一下招募步兵两万多人 , 骑兵七百多人 , 光运载粮草物资的车辆就达五千多辆 。
公元190年 , 不出鲍信所料 , 董卓果然挟持小皇帝 , 祸乱京师 , 威陵天下 。
曹操首起义兵反董 , 袁绍也在众人的推举之下坐上了讨董联盟的盟主之位 。
此时袁绍的实力显然是最强的 , 很多英雄人物都纷纷投靠了袁绍 。
察人知事的鲍信却看到了袁绍必败的征兆 。 他毫不犹豫地选择加入到曹操的反董队伍中 , 并力挺曹操 。
《英雄记》记:信独谓太祖曰:“夫略不世出 , 能总英雄以拨乱反正者 , 君也 。 苟非其人 , 虽强必毙 。 君殆天之所启!”遂深自结纳 , 太祖亦亲异焉 。
鲍信认为曹操是一位不世出的人物 , 是一位真正能领导各路英雄的大豪杰 , 可见鲍信独具英雄慧眼 。
当时袁绍家门名望极高 , 四世三公 , 恩惠四海 , 门生故吏遍天下 , 却没能进入鲍信法眼 , 可见鲍信洞察人物的能力非同一般 。
【锦书雁字】察人知事、神算如天,为何早死?,史话三国:巨眼英豪鲍信
文章图片
三、劝曹图存
后来的事实证明袁绍的确是鲍信所说的外强中干的纸老虎 。
公元190年 , 十八路诸侯组成的讨董联盟的名位座次已定 , 本该勠力同心 , 分路向洛阳进发 , 可是盟主袁绍却再次迟疑不进 , 日夜置酒高会 。
曹操和张邈力劝袁绍发兵 , 袁绍不为所动 。 袁绍此时其实另有打算 , 他在想如何弃董卓手中的小皇帝于不顾 , 另立刘氏宗亲刘虞为帝 , 这样他就可以凭拥戴之功把持国政 。
曹操没有办法 , 只能孤军讨卓 。 当时只有鲍信和弟弟鲍韬以及张邈部将卫兹等人同曹操一起进兵荥阳汴水 , 结果因为力量悬殊过大 , 大败而回 。
曹操、鲍信身负重伤 , 鲍韬、卫兹等人战死 。
《三国演义》中所描述的鲍信的弟弟鲍忠为了跟孙坚抢攻被董卓部下斩杀是不存在的 , 正史其实根本就没有鲍忠这个人 。
【锦书雁字】察人知事、神算如天,为何早死?,史话三国:巨眼英豪鲍信
文章图片
经历汴水之败以后 , 鲍信充分地认识到仅凭一腔热血 , 猛杀蛮干是不行的 。 汉家天下已经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 , 不是杀掉一个董卓就能够解决的事情 , 袁绍已经占有冀州之地 , 显然就是下一个董卓 。
当前最重要的是如何在诸侯割据中存有一席之地 , 然后再图进取 。
《三国志》记:信言於太祖曰:“奸臣乘衅 , 荡覆王室 , 英雄奋节 , 天下乡应者 , 义也 。 今绍为盟主 , 因权专利 , 将自生乱 , 是复有一卓也 。 若抑之 , 则力不能制 , 祗以遘难 , 又何能济?且可规大河之南 , 以待其变 。 ”太祖善之 。
鲍信建议曹操先避袁绍锋芒 , 在黄河南面建立起自己的根据地 。 先保存实力 , 养兵蓄锐 , 等到天下大变的时候 , 再伺机救亡图存 。
鲍信的这一条建议可以说是曹操后来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 。 固本为先 , 不管以后怎么打 , 只要不伤元气都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
仅这一条谋略就足见鲍信分析天下大势的能力 , 谋划天下大事的功力 。 可以说与诸葛亮的隆中对不相上下 。
【锦书雁字】察人知事、神算如天,为何早死?,史话三国:巨眼英豪鲍信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