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新闻:房颤患者突发意外怎么办?逆转危机靠这个!


【掌上新闻:房颤患者突发意外怎么办?逆转危机靠这个!】
房颤抗凝3.0时代来啦!
房颤一直是我国常见的一类心血管疾病 , 能够明显增加卒中风险 , 相关卒中较非房颤患者 , 致残率、死亡率、复发率更高 ,可达非房颤患者的5-7倍 , 且导致近20%的致死率及60%的致残率 。
虽然近年来在中国 , 卒中高危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率已大幅上升 , 但值得注意的是 , 房颤患者也与普通人一样 , 可能发生某些意外事件 , 需要紧急手术 。 而一旦房颤患者发生意外 , “如何能够快速进行救治”便成了房颤患者逆转危机的关键 。
1
“新宠”NOAC逆袭经典治疗
作为维生素K拮抗剂 , 华法林的抗凝效益和安全性取决于抗凝治疗的强度和稳定性 。 但华法林的治疗窗口非常窄 , 还受种族差异、食物、药物等因素影响 , 若不频繁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水平和不断调整剂量 , 便无法有效预防卒中事件且不明显增加出血风险 , 其依从性也因此普遍较差 。
所以相比华法林 ,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凭借稳定可预测的抗凝效果、治疗窗宽、起效迅速 , 且无食物相互作用、应用过程中勿需常规监测凝血功能等优势 , 成为了房颤抗凝的“新宠” 。
2009年的RE-LY[1]研究 , 也为医护人员和患者验证了这条新的道路 。 RE-LY研究证明:达比加群 , 在每日2次口服150 mg后较华法林显著降低卒中/体循环栓塞发生风险达35% , 出血风险与控制良好的华法林相当;每日2次口服达比加群110 mg在卒中和体循环栓塞风险上并不劣于华法林 , 但显著降低大出血的发生率 。 两种剂量的达比加群都比华法林明显减少出血性卒中发生风险 。
掌上新闻:房颤患者突发意外怎么办?逆转危机靠这个!
本文插图
不同剂量达比加群与华法林的疗效比较
此外 , 2019年1月发表在《美国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独立回顾性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 , 达比加群与华法林相比具有更有利的风险获益比 。 该项回顾性、倾向性配对研究甚至获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资助 。

掌上新闻:房颤患者突发意外怎么办?逆转危机靠这个!
本文插图
NOAC与华法林相比 ,
对血栓栓塞性卒中、颅内出血、颅内大出血和全因死亡率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 , 达比加群(84%患者按150 mg bid方案接受治疗 , 16%患者按75 mg bid方案*接受治疗)治疗与华法林相比 , 降低了缺血性脑卒中(HR=0.80 , 95%CI:0.67~0.96)、颅内出血(HR=0.34 , 95%CI:0.26~0.46)和死亡(HR=0.86 , 95%CI:0.77~0.96)的风险 。 在大出血方面 , 未发现差异(HR=0.97 , 95%CI:0.88~1.07) 。 (*注:该研究中 , 治疗方案所用的达比加群75mg bid剂量仅在美国获批 。 )
这一系列研究数据为NOAC在房颤抗凝患者中的运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 更重要的是 , 达比加群作为NOAC的代表 , 除了已被大量实验以及真实世界数据证实了其有效性、安全性外 , 更具备独有的优势 。 因为它是截至目前 ,在中国唯一拥有已经上市的特异性逆转剂 的NOAC 。
2
选对治疗方案 , 危急时刻重获生机!
虽然以达比加群为代表的NOAC成为“新宠” , 但值得注意的是 , 房颤患者和常人一样 , 也可能出现外伤、车祸以及需要进行急诊手术的情况 , 在此非常时刻 , NOAC原有的抗凝裨益会无奈地变成凝血功能障碍 , 导致出血加重、延误手术时机 。
ARISTOTLE研究中就发现 , 有4.6%的患者在过去1年内有跌倒病史[3];在ENGAGE AF-TIMI 48研究中 , 有4.3%的患者处于跌倒风险增加的状态 , 他们跌倒骨折的年发生
率为4.67%[4];在RE-LY研究中 , 则有2.0%的房颤患者需要进行紧急手术和操作[5] 。
为了让患者能够及时接受手术、得到治疗 , 此时就需要快速逆转NOAC的抗凝作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