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治』康熙整饬吏治时的一大怪象:即使你为官再清廉,也会遭到排斥( 二 )


在现行制度中的另一个漏洞便是“捐纳” 。 所谓“捐纳” , 通俗点讲也即是“卖官” 。 在当时 , 统治者为了筹措军费以及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 开辟了“捐纳”这一通道 , 诚然 , 此举与初期“三藩之乱”的爆发有关 , 但后来在平定叛乱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一不利于改善吏治的通道仍旧存在 。
不可否认 , 通过“捐纳”而入仕的官员也存在正直的官员 , 但在当时那种局势之下这类官员所占的比例毕竟是少数 , 甚至可忽略不计 , 对大部分通过“捐纳”入仕的人而言 , 无非是想先获取一定的权力 , 然后再以这一权力去挣足更大的利益而已 。 正如当时被康熙帝亲自表彰的清官陆陇其所言:此辈原系白丁 , 捐纳得官 , 其心惟思捞其本钱 , 何知有皇上之百姓 。 若保举可以捐纳 , 则清廉二字可捐纳而得也 。

『吏治』康熙整饬吏治时的一大怪象:即使你为官再清廉,也会遭到排斥
本文插图

陆陇其的这句话可谓是一针见血 , 对统治者的这一不良做法更是毫无情面可言 。 为此 , 他本人也险些被发配至边疆去 。
综上所述 , 在封建王朝时代 , 尽管统治者耗费大力气去整饬吏治并提倡清官政治 , 但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基于自身利益出发的 , 一旦超越了这其中的界限 , 即使你做官再清正廉洁、克己奉公 , 也难免会遭到来自于统治阶级的排斥 。 以上所述的清官陆陇其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

『吏治』康熙整饬吏治时的一大怪象:即使你为官再清廉,也会遭到排斥
本文插图
【『吏治』康熙整饬吏治时的一大怪象:即使你为官再清廉,也会遭到排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