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间有一种现象叫:你跟他玩,我就不跟你玩。这是为啥

谢邀 @pan xiao。我是光学专业的啊。。再往前点我是测控专业的啊。。跟心理学完全不沾边啊。。而且么有自学心理课程啊。。可能不能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问题啊。。不过可以分享一个我自己的小故事。事情大约是发生在初中。我当时有几个关系非常好的女同学,其中有两个一个叫X燕,一个叫XX丽。因为当时初中升学的时候是按地区分配,所以我们三个放学都一直一起走。忽然有一天X燕跟我说她以后打算和X丽从另外一条路一起回家。自此,我开始越来越关注她们俩平时在学校的亲密程度,而我也越来越觉得我被孤立了。然后我就不愿意跟她们讲话,直到有一天我实在是忍不住了就写了一封信给X燕,意思是我觉得你和XX丽的关系太好了是不是不愿意跟我一起玩了。后来X燕给我回了一封信,大致的意思是我们都是好朋友,她们选择走另外一条路完全是因为那条路离她们的家比较近,我们现在的目标是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一个好大学巴拉巴拉的。本以为大家把事情解释清楚之后会做回原来的朋友,但事实上是我收到这封信之后有种形容不出的感觉,是羞愧还是尴尬还是什么,我自己也解释不了,最终我和X燕关系越来越远越来越远,直到高中后再也没有联系。后来我也分析过这件事,其实朋友这种关系,是靠两个人的维持,更深层次一点的,是从本质上你们俩是不是互相吸引,你们俩的聊天是否能够有一定的契合点。而小时候我们无法认识到这点,所以觉得如果你跟一个我讨厌的人玩,你也会变成我讨厌的那个人的样子,抑或你跟别人玩了,你就离我越来越远。随着年龄的成长,我们会认识到其实每个人的本质是不会有太大变化的,而且长大后我们有了更多自己要做的事情,家庭、工作已经占据了比朋友更重要的位置。因此“你跟他玩,我就不跟你玩”这种想法在我们交友时已经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我不知道题主表达的“你跟他玩”的这个“他”是否带有让人厌烦的色彩。我有个非常好的闺蜜,她的身边就有一个我非常不喜欢的“她”,但是我的想法是,我不在闺蜜的身边,她心情不好的时候我讨厌的那个“她”可以陪在她身边,这样看来,“她”讨不讨厌也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网友的回复
你看到你的朋友和你极度厌恶的人特别合得来,你会觉得他是你朋友吗?你觉得他拿你当朋友吗?我的朋友有极度厌恶的人,我就不会去再和那个人有什么来往了。这种事情都是潜规则,彼此都心照不宣。我个人是觉得有喜欢的就必定有讨厌的,那种和谁看起来都挺不错的必然得不到真心。如果你做出了让我无法忍受的事情,我必然会远离你,这是人之常情。
■网友的回复
这是人们心理中的默认人际圈层导致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默认人际圈层,很多人不会意识到,但是这是实际存在的。人际关系中分为相遇相识、相互熟悉、关系破裂、关系结束这四个阶段。人在不同的社交圈子中会遇到、认识不同的人,这时双方关系是熟人、认识的人但不是朋友关系,如果双方互相认同相互吸引,那么双方的关系就关系就会升级到下一个阶段,相互熟悉的阶段,这时两人成为朋友。如果双方不能相互吸引或者相互排斥,那么关系就只会停留在第一个阶段,相遇相识的阶段。心理上会把这一个圈子的人区分为几个小圈子,比如“朋友(相互吸引的人)” “反感(相互排斥)” “无感(不吸引但是也不排斥)” 一般来说圈子里反感的人就不会再联系,但如果互相排斥的双方出于某种原因双方被迫相处,如果是同学、同事的关系,那么关系会进一步恶化。这样就能解释为什么“我的朋友不能和我讨厌的人做朋友”,因为这是违背你内心的圈子划分的。本来想打详细点,但是手机打字太痛苦了,这样简单点说,大概意思应该都懂。
■网友的回复
觉得此现象确实很有意思,而且提问者想从更深的心理学角度去了解,所以就邀了liane E回答,同时也简单说说自己的感受吧。自然界普遍存在的是吸引和排斥法则,这个法则在人与人之间就显得惟妙惟肖了。“你跟他玩”,他就觉得你没啥吸引他的地方,因为没有悬念,就没有猜测了解的动力,所以,我“就”不跟你玩;相反,他不跟你玩,而且他时常自娱自乐,或者有一帮跟他玩得来的,你就从想跟他玩,因为他引起了你的好奇,不意间留给了你一个“悬念”:他到底在玩些什么,他是不是很好玩。这是极具吸引力的。小孩子是天真单纯的,所以会完全被这种法则所左右,把这个法则表现的淋漓尽致,大人就不同了,因为自身阅历,也因为包容与成熟,懂得理解了,所以大多数时候不太容易被这个法则所左右。但是,不成熟的大人也经常有之。也有人特别懂这个法则的大人喜欢利用它来达成一些目标。比如,利用这个法则在商业场合会给自己带来商机,有些女孩子喜欢在谈恋爱的阶段利用它来吸引对方的注意,这个都是中性或褒义的。但也有些人利用它过分吊对方胃口做起欺骗感情的事,更有甚者利用它做一些骗人钱财的事,这就不应该了。(最近在自己的自然科学专业之外,读了些社会学和法律方面的书籍,就在这里班门弄斧了)
■网友的回复
占有欲
■网友的回复
独占心理?


    推荐阅读